節錄自082 期
2005.06.20
釋自衍
香光閱讀室睡眠、夢、死亡:《達賴:心與夢的解析》導讀
夢是如何產生的?作夢時,我們的心在哪裡?什麼是死亡? 我們從達賴喇嘛與科學家的對話中,了解睡眠、夢、死亡與意識之間的關係, 幫助我們探索自我內在心靈,發展內心的詳和。
前言
每個人都有做夢的經驗?而夢是如何產生的?作夢時,我們的心在哪裡?這些問題在心理學、腦神經學、精神治療學家等各學門領域,都有其詮釋的說法。佛教對於夢境產生的原因在《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大正27,頁193)提到:「說五緣見所夢事:一由他引,謂若諸天諸仙神鬼咒術藥草親勝所念及諸聖賢所引故夢。二由曾更,謂先見聞覺知是事;或曾串習種種事業今便夢見。三由當有,謂若將有吉不吉事,法爾夢中先見其相。四由分別,謂若思惟希求疑慮即便夢見。五由諸病,謂若諸大不調適時,便隨所增夢見彼類。」《大智度論》(大正25,頁103)說夢有五種:「若身中不調,若熱氣多則多夢見火、見黃、見赤;若冷氣多則多見水、見白;若風氣多則多見飛、見黑。又復所聞見事,多思惟念故則夢見,或天與夢欲令知未來事故。是五種夢皆無實事而妄見。」《善見律毘婆》(大正24,頁760)也說到夢的產生,原因有四種:「一者四大不和,二者先見,三者天人,四者想夢。」由此可知,夢的產生,與我們身與心的作用有很大關係。
隨著時代進步,身與心關聯的議題也不斷提出來討論。當今最被關注的是達賴喇嘛自1987年起,定期與西方學者做一系列「心與生命」的研討。達賴喇嘛與西方頂尖的心理學家、腦神經學家、精神治療家等專家學者,就「身與心的關係」與佛法的觀點,做精采對談。
研討會至今,已出版八本的專書。目前台灣已翻譯出版的有五冊—《揭開心智的奧秘》(第一屆)、《意識的歧路》(第二屆)、《情緒療癒》(第三屆)、《達賴:心與夢的解析》(第四屆)、《破壞性情緒管理》(第八屆)。而最近出版的《達賴:心與夢的解析》一書,將睡眠、夢境與死亡的意識狀態,藉由現代科學的觀點與佛法的對話,將「心與夢」種種狀態,解析地相當詳盡。故本文特別導讀概介本書內容,除能對「心與夢」之間關係與影響有較深刻的認識外,也讓我們對一代宗師如何結合佛法與科學知識,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心與生命」研討會
《達賴:心與夢的解析》這本書的誕生因緣,首先要溯源於「心與生命」研討會。本會議從1987年10月開始,達賴喇嘛定期與一批科學家,討論心智科學和生命科學,如生物學、認知科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和心靈哲學等,欲建立科學與宗教的溝通橋樑與介面,截至2004年,已共舉辦過十二屆。
第一屆至第五屆的主題有「達賴喇嘛對談心智科學」、「神經科學」、「情緒與健康的關係」、「睡眠、夢與死亡」、「利他主義、倫理學和慈悲」。第六屆主題由生物科學轉到物理學和宇宙論。第七屆討論「量子物理學」。第八屆討論「認知科學」,並集中在情緒傷害。第九屆主題探討如何有效運用功能性磁振造影、腦電圖等技術,來研究禪定、知覺、情緒、神經可塑性與禪定的關係。第十屆「何謂物質?何謂生命?」,第十一屆「心靈的探討:佛教與行為科學的對話」,第十二屆「意識與生命」深入的討論大腦神經、記憶、意識,及佛教和科學,對人的兒童期經歷,及未來人生的影響等。今年2005年11月將於華盛頓舉行第十三屆會議,主題是禪修的科學和臨床的應用。有關「心與生命」研討會議的相關訊息,可以在以下兩個網站得知。(http://www.mindandlife.org/ http://www.investigatingthemind.org/)
內容概介
《達賴:心與夢的解析》一書是1992年10月,在達蘭薩拉舉行第四屆的「心與生命會議」,主題是「睡眠、夢與死亡」。此次會議西文結集為《睡眠、夢與死亡:與達賴喇嘛探討意識》(Sleeping, Dreaming, and Dying: An Exploration of Consciousness with the Dalai Lama)由波士頓智慧出版社(Varela Wisdom Publications)於1997年出版。中譯本書名為《達賴:心與夢的解析》,由楊書婷、姚怡平翻譯,民國93年由四方書城公司出版。本書內容主要探討睡眠、作夢和臨終過程等領域的心意識狀態,內容共分七章:
第一章:自我之內有什麼?
內容有西方學者探索「自我是什麼?」「開發人類未知潛能的現代定義」、「科學家如何探索自我?」等主題。達賴喇嘛則直指一般人所稱的這個「我」或「我是」,這個「我」是否必然就是被假設為獨立或自主的,來回應佛教所言「我」的定義。
第二章:身睡,腦不睡
凡瑞拉生物學博士測試人類睡眠活動,透過人從清醒到入睡間的腦波變化,以及人為何會作夢與為何要睡覺,說明睡眠與夢境中大腦的狀態。就此達賴喇嘛提出西藏佛教如何看待夢境—夢境來自身體不同粗細層次的交互作用,同時表示修持睡夢瑜珈,可以了悟空性。
第三章:透視夢境與潛意識
學者提出佛洛伊德改變西方對於心、人、治療介入的看法,並就佛洛伊德的潛意識概念,探討佛教有無潛意識。達賴喇嘛就此與佛教中阿賴耶識做區別,由心識的相續,說明「我」的存在概念。
第四章:掌握夢境
由珍.蓋肯巴心理學家提出:如何知道自己在作夢的實驗報告。就此達賴喇嘛精闢地解說佛教如何看待自我、面對不斷變化的心識,論述身與心的關係,即粗重層次的心與氣依賴粗重的色蘊,只要腦部功能維持運作,就有粗重的心識,一旦腦死,就沒有粗重的心識,若大腦無法正常運作,便不會生起粗重的心識,佛教的觀點與神經學是相合的。接著就此闡述如何化睡眠為修行,修持睡夢瑜珈,本章內容相當精彩,值得閱讀,有助於瞭解藏傳佛教對心識的看法。
第五章:西方人眼中的死亡
西方學者查爾斯.泰勒哲學博士先就基督宗教如何看待死亡,再簡述西方對死亡的看法,來談為何我們避諱談死亡。
第六章:何謂肉體死亡
彼特.恩格爾教授以神經科醫師的角度,說明肉體經歷死亡的過程,及醫學如何定義死亡。達賴喇嘛認為死亡的定義應相對於生命的定義。生命被定義為一種心識的基礎,當身體不再有能力,做為心識的支持者時,便是死亡。此為達賴喇嘛闡釋的佛教死亡定義。本章節精彩的部分還有探討「器官移植」、「腦死就是死亡嗎?」、「大腦與意識的改變」、「癲癇症」等相關內容,很值得閱讀。
第七章:瀕死經歷
學者介紹古代如何看待死亡,還有西方所發現的死後世界、瀕死經歷見證、附身與癲癇等心與腦的狀態。達賴喇嘛則精闢地分析藏傳佛教對瀕死經歷的看法,以中陰狀態為例,說明心識的死亡。
本書的尾聲也針對此次會議結果做省思。達賴喇嘛對西方研究瀕死經歷抱持質疑態度,認為將瀕死經歷紀錄當作預示自己死亡的景象太輕率了。同時也發現西方在生理學上的研究發現,與佛教睡夢瑜伽的理論,之間有密切的關聯。透過彼此間的交流,確實可以讓現代科學與佛教教義之間搭建交流的橋樑。
結語
本書中譯本題名為《達賴:心與夢的解析》,若依英文題名,譯為《睡眠、夢與死亡:與達賴喇嘛探討意識》,相信更能彰顯本書的內容。「睡眠、夢、死亡」是所有人類都有的共通經歷,誠如達賴喇嘛所說:我們都會睡眠,無論我們察覺與否,我們都會作夢,且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面臨死亡。藉由夢境可以解讀我們的身體狀況,反應我們的心識內容。由此可更清晰觀察心的去向,乃至掌握了臨終那一念,就能自在地決定我們的來生。因此,若能瞭解「睡眠、夢、死亡」的課題,可以更深層瞭解我們的心意識,幫助我們探索自我內在心靈,發展內心的詳和。達賴喇嘛也提出,若能夠堅持禪定的修持,平時模擬死亡的過程,當生命的大限來臨時,我們的心識便不會張惶失措,可以運用禪修的力量來克服臨終的恐懼,使人投生寂靜安詳的極樂境地。
【延伸閱讀】
心智科學/達賴與高曼等著(眾生文化)
揭開心智的奧秘/傑瑞米.海華,法蘭西斯可.瓦瑞拉編(眾生文化)
慈悲:與八位精神治療、心理輔導界頂尖人士的對談/葉文可譯(立緒文化)
情緒療癒:21世紀的醫療挑戰/丹尼爾.高曼主編(立緒文化)
意識的歧路:佛法vs.科學;心vs.腦/鄭振煌譯(立緒文化)
破壞性情緒管理:達賴喇嘛與西方科學大師的智慧/尼爾.高曼著(時報文化)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