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四十特輯(下) —香光尼僧團的導引之光
檀香山的一年



悟因於1976年從文化大學畢業。大學時代,她因為常常去附近的中華佛教文化館讀書,而認識了知名僧侶東初,那是東初所住持的寺院的附屬圖書館。當時,圓通學苑已有一些尼僧出國留學,她知道假如自己想投身宗教教育,繼續進修必不可少。悟因的剃度師明宗曾在12年前到京都留學,當時東初資助了她兩萬元台幣(釋悟因 2007, p.119)。1970年代,僧人剛開始出國留學,通常都會選擇日本。不過,悟因想到美國,因為她已經學了一點英語,但她不太確定該選擇哪裡。她向東初諮詢時,他建議她去夏威夷,先去學習英語,然後再申請夏威夷大學。1977年,經由東初寫信介紹和幫助,以及1000美元的資助,她前往檀香山,住在只有一位尼僧的玉佛寺。玉佛寺的住持是華籍比丘尼,來自菲律賓,已住在檀香山多年。悟因抵達檀香山一個月後,住持就回去菲律賓,將寺院事務交由悟因打理。除了每週六、日講佛法,她大部分時間都在當地社區中心學習英語,該社區中心有提供免費課程。這對她來說是從未有過的體驗,也在她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原本計畫攻讀宗教和社會學的碩士學位,但在申請夏威夷大學前,她被東初的剃度弟子聖嚴找回台灣,處理緊急事務。原來是東初突然在1978年過世,他將寺院等相關寺產留給聖嚴處理,悟因的名字也出現在遺囑裡。也由於寺院是以東初的俗名登記—根據繼承法,僧人並無權利將財產留給其他毫無血緣關係的僧人—除非與宗教法人結合,否則政府便會收回寺院。由於悟因過去在圓通學苑有跟政府交涉寺院事務的經驗,因此,聖嚴需要她的協助。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