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開敷的蓮華:記大陸參訪十五天
閩南佛學院



師資、圖書設備缺乏是困境
閩南佛學院創立於一九二四年,轄有三個學部——南普陀寺的男眾部,萬石蓮寺的女眾都和天界寺的養正院。歷經轉逢、會泉、常惺與太虛大師的努力,成為民國初年少數較完整的佛學院之一。目前在世界各地弘法的竺摩、印順、演培、月鼓、仁俊等法師,都是出自該院。一九三七年後因抗日戰火而停辦,直到一九八五年,妙湛老和尚極力奔走,幾經交涉,部隊調離女眾部的萬石蓮寺,也獲得「廈門人民政府」的特准,才得以復學。
 
文革期間,紅衛兵大量破壞歷史文物,「三反五反」大肆批鬥下,人才飄零蕩然。而後毛澤東喊出「教育要革命」的口號,否定中西各種教育理論,視西方教育如洪水猛獸,是對政權的威脅,最後變成「教育取消論」,原本教育機會已非常難得,更那堪這一折騰;百年樹人的培育計劃擋在史無前例的鴻溝兩側,目前大陸人口泰半是文盲,優秀的人才都跑到國外,老師的薪資低,有句諺語說:「教一年書,不如養一頭豬」,便可知教師的處境!一般學校教育如此,佛學院師資奇缺,自是意料中事。
 
既已匱乏的師資,奈何又流動率高,圖書設備、進修環境不足...都成為辦學上急需解決的困難,這在往後相繼參訪的佛學院中得到了普遍的印證。
 
閩南佛學院男眾部學僧素質參差,是教學不易的重要因素,又地緣近市區,蹓單是管理學僧上的問題。「不能離開寺廟以外傳播宗教」的政令,雖如此將宗教的活動限制在寺院裡,但比起文革時期強力沒收寺產、逼迫僧尼還俗等破壞宗教的程度,確已寬裕不少,卻仍是學僧學習上苦悶、不安的由來。除課堂解門的學習,學僧每週並參與一次寺廟環境清潔工作,藉著作務的學習令學僧體會禪門的生活。
 
閩南佛學院女眾班,設在萬石蓮寺內,於一九八五年閩南佛學院復辦時開始招生,學僧來自全國十八省,流動率高,院內規矩嚴格,學僧寒暑假須留寺用功,許多畢業僧仍留寺中,學僧、畢業僧濟濟一堂,是萬石蓮寺的另一景觀。
 
在佈置著宏船老和尚靈堂的紀念堂裡,我們與萬石蓮寺師生交流,從「佛子出家的本願」、「比丘尼僧團的八敬法」談到「佛教女青年適應傳統與現代」...那份對奉獻佛門之真切、誠懇的心願,實在令人感動!原來,中國僧尼青年對佛教的關懷,並沒有因海峽而有隔礙!
 
天界寺與萬石蓮寺同在廈門植物園內,一九三四年弘一大師曾在此倡辦「閩南佛學院養正院」,提供粗識文字、尚無法進入閩南佛學院就讀的僧人,奠定佛門修學的基礎。我們到訪時,偌大的寺院但見幾位比丘尼做晚課,詳情不得而知。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