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四十特輯(上) -中國佛教比丘尼的發展
台灣成為比丘尼見習的中心



台灣現今的長老比丘是支持比丘尼受戒的,一直以來也努力協助沒有尼僧團的佛教國家重建尼僧團。其中一個例子是星雲贊助國際受戒儀式,最著名的是1998年二月在印度菩提伽耶舉行的受戒儀式。20位斯里蘭卡比丘尼回國後,重建尼僧團,在此之前,該國已有九個世紀沒有比丘尼僧團了(Tsomo 1999, p.13)。台灣成了比丘尼見習的中心,不論是亞洲人或非亞洲人,包含南傳、禪宗、藏傳佛教的所有佛教傳統,都可以到台灣受訓和受戒。
 
星雲和聖嚴分別是佛光山和法鼓山的創辦人,兩位都是比丘法師,而證嚴無疑是台灣最有名的尼師;三人皆受印順的影響甚深。創辦慈濟功德會的證嚴,於1992年獲得菲律賓政府所頒發的社會福利獎後,被譽為「台灣的德蕾莎修女」(黃倩玉& Weller 1998;黃倩玉2009),她的慈濟功德會從基層的精舍規模,逐漸擴大到14個國家的基金會規模,單單在美國就有43個分會。證嚴將重心放在社會救濟和服務,為佛教增添新面貌,挑戰世人普遍對佛教所抱持的觀念:出世、利己和避世。但她不是唯一傳達這種訊息的佛教僧人,星雲和聖嚴也都強調,佛教不只是為了個人救贖,也是為了改善社會,為了人類福祉。儘管星雲和聖嚴帶領的僧團包括比丘尼和比丘,但比丘尼仍佔多數,且扮演著領導的角色。例如在佛光山有1,000名男女僧眾,其中900人是比丘尼。上述的中台禪寺的僧眾人數多於佛光山,多數也都是比丘尼。
 
這其實在台灣佛教界是個普遍存在的事實。自1953年在大仙寺受戒的第一批比丘尼,一直到1998年這45年來,已有超過12,000名比丘尼受過具足戒,佔所有受戒人數的75%(姚麗香1984, p.117-131)。有人估計,比丘尼和比丘的比例為四比一(李玉珍2000,1,p.353),有人則估計更高。高雄佛教會理事會主席會本法師表示,在1998年,台灣約有五萬名比丘和比丘尼,比丘尼佔多數,未來的人數預計會更多,他預估比丘尼和比丘的比例會增至九比一(會本 1998)
 
台灣的比丘尼之所以受到矚目,不只是因為人數,也因為教育程度。許多人至少都有高中文憑,也有不少受過大學教育,有些甚至到日本、美國、英國等其他國家留學,攻讀更高的學位。如同台灣的職業婦女,比丘尼也從事教育、社會工作、研究和寫作、雜誌編輯、廣播和電視節目製作,並且運用現代技術管理寺院,就如管理公司的經理一般。在1978至1983年間,受過大學教育的比丘尼人數大幅增加,她們大約都是在1956至1961年間出生的,正是1968年,台灣政府制定九年國教的十至十五年以後。傳統上,中國寺院經常是唯一為貧窮孩童提供教育的地方,現在則相反,1980年代,成為比丘尼的女性早在出家前就受過教育,繼而為寺院的管理和功能帶來改變。對她們來說,佛寺不是逃避人生的地方,而是可以發揮才能、實現願望的地方。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