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層次 點滴挪移
15疾成佛道

「得大勢!於意云何?爾時常不輕菩薩豈異人乎?則我身是。若我 於宿世不受持讀誦此經、為他人說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我於先佛所,受持讀誦此經,為人說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



這一段文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的驗證。是釋迦牟尼佛對得大勢菩薩說的,得大勢是這段文的當機者。
 
佛說:「於意云何?」你認為如何呢?「爾時常不輕菩薩豈異人乎?」你認為當年常對四眾說「你們將來都會作佛」、還常被打壓的這位常不輕菩薩,難道會是別人嗎?「則我身是」,其實就是我本人。
 
不讓別人犯戒、造業
增上慢的四眾當年看不起常不輕,還用杖木瓦石打他。人家打來的時候,他是趕快逃,不是乖乖站著讓人打,倘若乖乖挨打,這個比丘也是犯戒的。為什麼?你害人家犯戒,把你給打傷了,這樣是不是自己也犯戒?
 
《論語》裡有段記載,孔子有位學生,對於父親的打罵總是默默承受,孔子教導他:「拿細棍子打的時候,你姑且忍受,就讓他打兩下;如果是拿粗棍子,要趕快逃,這才是孝順,否則把你打傷了,你父親會留下惡名!」
 
孔子這段話很重要,孝順並不是傻傻站著挨打,家長生氣起來,沒控制好力量隨便打,讓孩子受傷,事後一定很心痛。不讓家長造業,這是一種「孝順」,不可以入父母於「罪」。
 
同樣的,常不輕遇到有人打他,就「避走遠住」,有時候群眾是盲目的,我們不要引誘別人造業,經典沒有教我們說:「我堅持真理,我站著讓你打」,這是「愚痴」。說法是「點到為止」,人家聽不進去,不需要拚命一直灌給人家。
 
心開路就開 心轉路就轉
釋迦牟尼佛在這段經文中,是作一個「見證」,成佛並不是在菩提樹下一坐就成佛,需要長時間累積福德因緣、智慧,還要培植眾生的根器,讓眾生聽得懂佛法。
 
釋迦牟尼佛的智慧,除了來自個人的積累與證悟,也接受了印度古文明的菁華,同時他還要找到人類解脫的可能。所以他說:「若我於宿世不受持讀誦此經,為他人說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不是他曾生生世世受持讀誦這一部《法華經》,同時還為人說法,讓那些人聽得懂,否則是不能夠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
 
「我於先佛所,受持、讀誦此經,為人說故」,「受持」不僅是讀經,更是要走進經典,理解經典,同時為人解說經典。這需要能設身處地,用對方能理解的方法來解說。
 
「行菩薩道」也是如此,站在眾生和樂的立場,看待他的需要。佛法流傳在世間,必然要站在眾生的角度與立場來「感同身受」,這叫做「菩薩道」。所以常不輕不斷為人說法,已經不只是比丘或聲聞的身份,他已從比丘的身份轉換為菩薩利他的身分。
 
菩薩是自利利他,從自己心念開始,「心開路就開」、「心轉路就轉」,心轉了,方向就會改變,思惟更加精進,路更寬廣。這樣才會「疾」,「疾」就是快速,「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快速引導「上求佛道」與「下化眾生」之間的統一,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華經》正是這樣一部經典—為眾生而開展,為佛道而導向的寶典。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