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味
泅泳於三種心理狀態

我們今天最響亮的呼喊,毫無疑問地,答案肯定是:渴望自由的吶喊。 佛陀為了回應人類對得到更多自由的嚮往,以「正如大海只有一味——鹽的鹹味;法理戒律亦只有一味,那就是自由之味。」表明佛法所蘊含的自由真義。



佛陀曾開示三種感受:樂受、苦受、不樂不苦受。這三種區分涵蓋所有感受,每一個經驗都必然會產生其中的一種感受。再者,佛陀又告訴我們,有三種心理因素是這三種感受的主體部分,佛陀形容它們為anusaya,無始以來深藏在潛意識之流的隨眠煩惱(潛在的意向),隨時會在相應刺激之下顯現出來,得等到刺激的因素過後,才會回復到原來的潛伏狀態。
 
這三種心理因素就是:貪欲(rāga)、瞋恚(paṭigha)、無明(avijjā),也等同於貪(lobha)、瞋(dosa)、癡(moha)三不善根的心理狀態。當一個凡夫(未有深入經歷過佛陀所教的精神鍛鍊的人)經驗到快感時,欲求的潛伏傾向便會相應生起——意欲擁有和享受那個引起快感的物品。當一個凡夫經驗到痛苦的感受時,那傾向於瞋恚的潛伏心態便會現前,形成對苦受的厭惡。當一個凡夫經驗到不樂不苦的感受時,那與欲欲和反感同時潛伏的無明傾向,便會浮現出來,將凡夫的意識全面矇上一層沒有反應的冷漠。
 
如果貪欲、瞋恚或無明等潛伏傾向,受到相應的感覺刺激生起,而你又不盡力去除、抑制和捨棄它們,直至全部化解,它們便會持續存留在你的意識裡。如果你這時再順從它們、肯定它們,繼續執著它們不放,它們便會加速增長,一如火球被拋到稻草堆上,從微弱的星火變成無法控制且強烈纏繞的火焰。這時,就算是我們剛才比喻中所說的全球帝王,都不再會是自己的主人,只不過是自己心中惑染的奴僕。
 
貪欲生起時,他就會被牽引到樂受;憎厭生起時,他就會抗拒苦受;愚癡時,他就會在不樂不苦之中感到混沌。他的情緒被快樂弄得高漲,又被苦惱推落谷底;為名利和讚譽而狂喜,為損失毀譽和被責怪而惆悵。即使明知某類行為只會導致傷害,他也毫無能力去避免;就是明知有其他對他有益無害的行徑,他也沒法追隨。這個人被他不願放棄的惑染所推動著,在生生世世輪轉的汪洋裡,隨著生死巨浪、憂悲苦惱的暗湧,從這一生流轉到下一生。外表看來,他似乎是整個世界的統治者,但在意識的庭園裡,他不過是個囚犯。若論放縱,他絕對可以任意妄為;但說到精神上的自主,他仍是被污染心驅動著的,被枷鎖所縛的囚犯。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