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133-1 期
2019.06.01
編輯組
持戒減害,生活自在
「減害持戒」不是「全有」或「全無」的持戒觀,是「務實」檢視自己的生活與行為,以個人進度學習掌控自己的行為,降低這些行為對自身或家庭、社會的傷害。 只要您做了任何減少傷害的改變,朝著正面的方向前進,就是持戒的踐行。 有句鼓勵的話︰每一個正向的改變都很好。
什麼是持戒減害?
持戒減害:減少行為本身所造成的傷害。當我們了解自己行為本身所產生的後果與影響後,就能下定決心改變錯誤的行為或不好的習慣,逐漸降低有害的行為,如暴力、偷盜、說謊等,減少對自己、家人及社會的傷害。當不再受到習慣或惡心行為的驅使,我們反而可以掌握自己,讓生活重新得到自在與成長的力量。
「持戒減害」是持戒的功能,而「減害持戒」則是一種持戒的態度與方法—不必要求一開始就達到零失誤的持戒,而是學習、調整,只要能夠降低錯誤行為產生的傷害,就是持戒。
全有與全無的持戒觀
佛教戒定慧修學次第是修行的綱領,以持戒作為解脫或改善生命品質的基礎,也是佛陀教法踐行的第一步。對一般大眾,佛教提出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五條行為的標準準則。
多數人對於戒法的持守概念,擺盪在「如果不受戒,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都不受限」與「受戒,什麼都動彈不得,什麼都不行;如果犯戒了,還要受惡果報,太可怕」,亦即「全有」或「全無」的兩端。形成受戒前百般思量(擔心自己做不到)與受戒後萬般緊張(動則得咎的壓力)。小心翼翼應是來自對戒法的殷重受持,但某些嚴格而錯誤的觀念,反而造成眾人對持戒的畏懼,退卻不前。佛陀立戒的美意不得,不能從佛法的修學中更進一步,才是真正遺憾之處。
減害持戒不是「全有」或「全無」的持戒觀,是「務實」檢視自己的生活與行為,以個人進度學習掌控自己的行為,降低這些行為對自身或家庭、社會的傷害。
時時調整,漸漸改善
佛教從「以己度他情」,推展出維持人類社會互動平衡的根本要素,即五戒的前四戒;最後一條戒,則是以預防維護前四戒的完整而設。每一條戒會依心理狀態、行為過程各項情況不同,而結罪輕重有別,直至完全破戒的最大限度。因此,我們相信,佛陀立五戒的用意在︰提出一個正確行為的方向,讓人依此時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修正錯誤,即使錯誤行為尚未完全戒除,也能從「一直如此或受影響」的被動狀態,轉而學習「掌握自己」的行為。我們有能力決定自己身、口、意的展現,才是生活自在的幸福起點。
持戒是漸次培養自制力
持戒減害的基本論點是:自我控制。自己學習控制相關行為的頻率、型態以及影響,降低這些行為不好的傷害,只要您做了任何減少傷害的改變,朝著正面的方向前進,就是持戒的踐行。有句鼓勵的話︰每一個正向的改變都很好。
我們不必陷入痛苦的最深淵才能好轉;不必等到家庭破碎、被捕、成為酗酒者時,才發現需要好好照顧自己及他人;我們也不必等到自己完全不會犯錯才同意受戒。恐懼自己犯戒或擔心不被同儕家人接受,是因為不知道持戒是自主性的行為。亦即不是另外有個神來評斷你的對錯,而是由你自己考量個人當下的生理狀態、情緒、社會關係等之後,做出符合五戒方向的決定。
戒律看重每個人的獨特性,也幫助行為產生之後的心理安頓。只要您願意處理生活的問題(企圖自殺、意外受孕想墮胎、紅包文化、酗酒……)持戒一定能夠減少或降低某些行為的傷害,這就是「持戒減害」。
持戒減害的原則
五戒的內容,之後篇幅將說明。這裡提出持戒減害的原則,幫助您判斷生活裡的各類情況︰
你知道就好:
「知道就好」,覺察是持戒的起點。持戒減害認為︰任何人只要開始質疑、擔憂自己某些錯誤的行為,就是持戒的開始。如果你不只有單一並固定的性伴侶,你知道這樣的行為有其危險性。不邪淫的持戒減害會希望你在性行為時保護自己。例如:隨身攜帶保險套,不以毒品助興,與可信任的朋友一起參加派對。
改變是緩慢的︰
「只要說不」看來很酷,但不能完全反映出我們的行為與感受的真實性、複雜性。世界不會迅速轉變,自己也不會一夕就改變。例如:你開始對於自己每晚喝酒,每喝必醉感到不妥。持戒減害不要求你「馬上說不」,滴酒不沾。而是從減少每週喝酒的天數做起,離開酒店時請同伴叫車,減少酒駕的傷害。
找出問題的核心:
積極關切自己與周遭的關係,試想自己為何轉變至此,當時為何會做出這樣的行為。例如:你墮胎之後經常感到身體不適,旁人都說是嬰靈作祟。持戒減害認為:你先請專業醫療檢查,或諮商這個事件的後續影響。是否當時墮胎一事,並未與伴侶取得良好的溝通與支持;由於倉促處理,身體也未能得到好的照顧;加上宗教旨喻則愈自責。因此,自我身心未能妥善調整,影響自己的健康及家庭生活。持戒減害不以嚴厲的眼光批判自己;以不帶罪惡感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行為;並在依於五戒的方向之下,持續做出合理的、傷害性最低的選擇。
持戒只有更莊嚴,沒有成功或失敗:
生活中通常都還是有些妥協或做法,例如:取得某些內線消息而投資;礙於人情而提供證件做人頭。持戒減害認為︰持戒沒有所謂的成功或失敗。每個正向的改變都好,每一步都朝向健康合理的方向,讓持戒更莊嚴。持戒是自主性的行為,以你自己的步調,觀察並認識所有行為帶來的影響,降低過程中對自他的傷害。
不必等到可以完全不犯才來受戒,或犯戒後認為自己是個軟弱、失敗的人。我們主張︰正確認識戒法,以合理的態度持戒,學會解決問題。只要你願意改變,無論是不是佛教徒,請你受戒並開始持戒。讓戒法保護你,得到生活自在。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