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實知,身心平衡
5認識自己,發現平衡點



身心本自具足平衡與和諧
我出家以後常想:用什麼方法可以在佛門安住下來?我發現自己擁有比別人更好的因緣。例如,每一次生病,都是自己用功的最佳時刻,因為終於發現身體是那麼地平衡。本來生病是痛苦的,但是結果在生病時,才知道身體可以是那麼地平衡,又那麼地無常。
 
我們其實常忽略身上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你看住它、耐心地安下它,就知道世間能真正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是來自於善用自己的身心。
 
身心要透過修行才能夠安頓下來,如果隨著自己的意念,依自己的高興或不高興而任意妄為,那不是真正的安頓。
 
其實要想解脫煩惱,身心必須要平衡與和諧,而平衡與和諧在我們身上本來就已具足,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寶藏。在你的身上就可以挖掘這些寶貝,你如實地認識自己,就可以看到這些無價的珍寶。
 
認識自己,不是在意高矮、性別、美醜或國籍,而是要從身上發覺自己的平衡點在哪裡。我所說的「平衡」,不是指走路不會一直歪來倒去的平衡,而是指身心和諧的平衡。
 
我們的身心裡本就具有平衡的東西。例如,我們每天不都在走路嗎?你會感覺有一股力量不斷地推動你往前走,我們不是一直都在往前衝的。又如聽到打板聲,我們自然而然地就提起腳步,不論走得快或慢,走得大步或小步,不就是這樣一步步地走到齋堂,這不是一種平衡嗎?
 
你的身心怎麼會不平衡呢?它本來就很平衡,現在只要多加一點點專注,這是用功,不是另外再生出一個東西,它本來就存在你身上。你要看清楚,身與心從來就沒有分開過,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
 
你走得快或慢,或停下腳步,或坐在坐墊上,你不會感到煩躁或心猿意馬,這些都是平衡。以自己的平衡力,再加上用功、安住,同時還可以再學習、再成長、再開發,也可以治療自己,這是一個人一生的志業。這種志業不是要趕快開悟成佛作祖,或證得初果、二果。證涅槃很重要,可是涅槃最基本的條件是身心要安穩、和諧,如果身心無法獲得安穩,涅槃就永遠不可得。所以,我們要反問的是:「修行要修到哪裡去?」
 
想要趕快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還不如把那種心情放到此時此刻、此生此地來完成它,不但你自己可以享用,也可以構成影響力,因為這些還可以再發展,讓更多的人獲得平衡與安穩。
 
「當下」是一種親自的「參與」在修行中,我們所要經營、發覺且要實踐落實下來的是什麼?還是「回到當下」。「當下」是什麼?就是「現在」,它是一種親自的「參與」。親身參與自己的生命,參與自己的呼吸,縱使從別人的書上,或從楷範身上找來的,都要自己重新踐行,這才稱為「當下」。「當下」是必須親臨現場,要親自踐行、參與的。
 
現在你坐在自己的蒲團上,這就是「當下」。你參與自己的呼吸,坐在這裡參與自己的禪修,這就是你身與心的平衡,你的覺知能力也從這個地方再進一步增長。
 
我們常說生病就是四大不調,可是當四大不調時,四大不也自動地遞補而平衡、和諧嗎?你是否信任自己的身體?身體是你的資源,你要作意去訓練它,所有的作意都必須回到身體上來檢驗。
 
身體如何檢驗呢?我們坐下來,即使念頭仍不斷地撞進來折磨人,別人如何說我、罵我,或我如何得意、痛苦、不安、委屈、被奚落,你都要好好地呼吸。如果你的心一直翻滾這些東西,就會增生許多煩惱。你是否可以暫時把它擱到一邊去呢?若是放捨不下,那就是自尋煩惱了。過去的創傷已經過去,這些來來去去的前塵往事都是無常的、動態的,何必執取不放呢?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