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113 期
2013.09.20
釋見拓
因緣題未定寬廣仁厚的心
回憶起與師父的因緣,始於參加香光寺大專營。
那時,雖然初次接觸香光寺,營活動也才短短幾天,但與法師們的共處,內心深深地被震撼了,特別是法師們所散發出來的氣質──對生命的平等、尊重與關懷。
營活動小組中,法師們很有耐心地引導每個人講出自己的想法、心情,且很有耐心地傾聽,即使我們講的微不足道。我深深地為之感動──法師們用自己的生命陪伴我們這些尚未成長的幼苗,且一個個都沒漏掉。整個團體散發出來的就是這樣的磁場,我想:這背後一定有個偉大的領導者,用身教帶動這樣的理念,用她的生命陪伴著這些法師。
民國82年,我追隨這樣的理念,上山來當行者。出家後的歲月,雖然鮮少直接受教於師父,但師父的言教、身教卻歷歷在目。
有一年,學僧自恣會上,學僧為言語而爭吵。
師父說:「修行人不是逞聰明。講話很會講、講得很清楚,那很困難;但若沒有善心誠意去聽別人的話,永遠無法拉近彼此的距離。修行人最可貴的是養具寬廣、仁厚的心來看待問題,能接納自己的不足,也能接納別人的不足。」
啟發我們「要有修行人的敦厚涵養」,是我出家早期常聽到、師父耳提面命的叮嚀。
【自恣】一種僧團生活儀軌,於每年結夏安居末日,大眾就見、聞、疑等三事互舉罪過,彼此懺悔、還復清淨以生喜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