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心印—悟因法師說禪(二):弘揚曹溪頓旨的神會禪師
般若大師之塔



一日,鄉信至,報二親亡。師入堂白槌曰:「父母俱喪, 請大眾念
《摩訶般若》。」眾才集,師便打槌曰:「勞煩大眾。」
 
有一天,神會的家鄉襄陽有人送家信來到曹溪,告知他父母雙亡。為什麼要由鄉親來報信呢?因為他一心一意地將全身心投入於護法衛教上,許久未與家人、父母親聯繫。神會大師接到信後,便上法堂敲槌告知眾僧:「我父母俱喪,請大眾念誦《摩訶般若經》。」眾僧剛剛才會集,大師便擊槌說:「有勞諸位了!」
 
讓大眾師來誦經回向是報答親恩,也是超度他們的方式。弘傳禪法,護法衛教,以報答佛恩、師長恩與親恩,神會一直在做這樣的示範。我們常常說「孝順」是應該在父母身旁給侍,或晨昏定省,更多的是指要愛護父母。所謂的「愛」是指什麼呢?用什麼方法來愛他們,才是真正的「孝」?尤其我們出家,要報答佛恩、師長恩、父母恩時,怎樣做才是真正的報答?父母親可以得度的功德在哪裡?那就是將我全部的身心都投入於佛法的弘傳,這就是我的孝順,也是我真正的愛。
 
神會生前並未侍奉父母,他在惠能大師的座下侍奉,惠能大師圓寂以後,他發現這個禪法沉寂且荒廢,因不忍禪法失傳,所以,他就站出來大力宣揚。這是他「力」用的方向,當然對父母親還是有一份虧欠,但是他仍是有輕重的。
 
惠能大師圓寂後二十年,神會才有〈顯宗記〉的著述,同時定出「頓宗」,慢慢地被天下所認識。佛教在中國最興盛的就是禪宗,這是神會大師護法衛教的成就,也是中國佛教發展的轉捩點。
 
神會禪師在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五月十三日半夜圓寂,世壽七十五。隔年(761年)遷葬於洛陽郊外龍門的靈塔中。肅宗又敕令在神會禪師的靈塔旁建置寶應寺。
 
唐代宗大曆五年(770年)再賜寺名為「真宗般若傳法之堂」,同時又賜靈塔名為「般若大師之塔」,這些都確實地記載在正史裡。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