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機—悟因長老尼如是讀《六祖壇經》
禪機14 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



《六祖壇經》
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四智。禮師求解其義。
 
師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明四智菩提。」
 
聽吾偈曰:「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吾今為汝說,諦信永無迷,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
 
通再啟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 師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何更問耶?若離三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即此有智,還成無智。」
 
復說偈曰:「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通頓悟性智,遂呈偈曰:「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身智融無礙,應物任隨形。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師曉,終亡染污名。」
 
【悟因長老尼如是讀】
智通禪師是壽州安豐人,他是惠能大師的法嗣。他熟讀《楞伽經》一千多遍。《楞伽經》跟禪宗有很深的因緣,當年達磨祖師到中國傳法,以《楞伽經》來印心;到了六祖惠能以後的傳法,才以《金剛經》來印心。《楞伽經》和《金剛經》的系統,在義理的弘傳上,不太一樣。
 
智通禪師讀《楞伽經》讀了一千多遍,他還是不能領會經中「三身四智」的義理,就來參拜六祖惠能大師,請求指點。六祖大師就慈悲地為他開示。
 
「三身」是:「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
 
「身」是指「本性」。什麼是本性呢?儒家說「人之初,性本善」;人臨死的時候「其言也善」。但是,人除了「善」的一面,也有不善的一面,佛家還講「無記性」,這叫「性」。每個人都可以從自身體驗到:人有佛性;也有人性;還有動物性,人的先天就是這麼豐富而複雜。
 
「清淨法身」,指的是人具有佛性。
 
「圓滿報身」,指人先天就具有「生得智」,以及後天修行以後的「後得智」。
 
「千百億化身」,是將天性和智慧表達出來的各種行為。
 
佛的「三身」是清淨圓滿的,行所該行,止所該止。我們凡夫身,有人性、有動物性等多面性,具有非常多的可能性。
 
六祖惠能告訴智通禪師:「三身」就是人的「身」,就在「自性當中」。我們的本性當中就具有「三身」,「三身」如果能夠發明、開發出來,就實現了我們的智慧。
 
有「身」還要有「智」。如果領會了:「身」所發出來的「智慧」,它是沒有自性的,不是定格不動的,是能透過修行、教育、自省而改變的,這個智慧,就叫做「四智菩提」。
 
「智慧」跟「身」,看起來好像分成兩段,這是為了解釋上的需要,其實它是同一個東西。身體會放出光的呢!放出什麼光?有的人說「智慧」之光。那麼,智慧是什麼呢?
 
惠能大師跟智通禪師說:「智慧」從你的眼、耳、鼻、舌、身發出來的,有生理性和精神性的。聖人的五官功能,都跟我們一樣,他們對於所見到、所聽到、所感覺到的各種因緣,都沒有摒棄它;要修的是自己的心,要發明以及實現自己的智慧。
 
惠能大師對著智通禪師說:我今天為你演說教法,你要深信不疑,要有自信,告訴自己:我就是具足「三身四智」,不要學其他人,整天在自己身心之外尋找佛陀。
 
若不從自己的本性、身心去看到你的光是怎麼放的,有一份的覺悟、覺知,那麼你的佛陀在哪裡找呢?如果不懂這些,空談覺悟、成佛,干卿底事啊?
 
惠能大師就對著智通禪師說:回到你的身心,從最外圍的五根;到你內在的心;再回到你的覺知,去觀察無常、苦空、出離等。自我內在的反思,是一顆菩提心。不要只在文字、語言、名相裡打轉,必須將修持放回到你的身心。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