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和現實的雙重交響 —中道



人類在衣食住行的「現實」世界中存活,是不能離開世間。同時,人類又會通過種種精神活動來探索世界的另一面,希望獲得超越世間的創作和美感,這是一種「超越」的追求。古今中外的人們,有重於「現實」的改善,致力於經濟、科技、農業、工業的改良增進,是入於世的。也有重於「超越」的實現,就像藝術家,哲學家,詩人,僧侶等,追求一種超越世間的理想與無限。
 
佛陀,可以說是出世與入世、現實和超越間的雙重交響。佛陀是三界導師,超脫世俗,自己覺悟並引導弟子走向清淨的聖道與聖果,這是出世、超越的。同時,佛陀出生在人間,紮根於人間,在日常衣食住行的現實中走向超越,是具有現實性的。生於人間而超脫於人間,紮根於世間而超越世間,體現在佛陀一生的行跡,也體現在他為弟子所制定的戒律中。
 
戒律無疑是指向「超越」的。《四分律》說:「除結無罣礙,縛著由此解。」亦即弟子們透過持戒可以解開煩惱和痛苦的「結縛」,身心自在。戒律也因此被稱為「波羅提木叉」,意為「別解脫」,別別解脫,持守一條戒,就能從一個苦惱中獲得一點解脫。在此基礎上的禪定和智慧,更是導致苦滅的安樂,達到超越、出世的目的。
 
同時,戒律又是非常具有「現實性」的。無論是修學禪定或智慧,都是以色身作為法器來修行,戒律協助我們——正確使用飲食、衣服、運動、居住、滋養色身,既保護生命的存續、增長;同時防範不當、過度的感官使用、物質積累。除了個人修學,戒律也處理了確保佛教僧團和合存續,確認僧團在社會中的角色功能,這部分都不是只談無我、無常就能解決的。對現實生活的關切,是戒律必須被認識到的最為不同的特點。
 
佛教戒律連接了佛教的解脫,又連接到人間的現實生活,是超越和現實、出世與入世的雙重交響——中道。
 
戒律如何實現兩者之間的協調與平衡,如何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導向覺悟和寂靜,本期內容中,悟因長老尼的講解,正是對此問題的一種回答。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