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團與社會
12 弘法必須處於宗教自由的環境



爭取宗教的自主空間
宗教是社會的一環,與經濟、文化、教育等系統,都是國家行政的管轄範圍。因此,宗教與政治的交集是必然的。對宗教師來說,弘法必須處於宗教信仰自由的環境,而宗教自由的環境,則與國家政策以及社會的開放度有關。
 
在中古世紀的西方,皇室的權杖由羅馬教宗授予,這是「君權神授論」的應用,讓人們相信王權來自上帝的旨意,而願意服從皇室。於是宗教的權柄一度凌駕王權,另一方面,政治也藉著宗教榮耀王權。
 
宗教系統在政治環境中要能夠獨立運作,必須有良好的表現才能夠為自己發聲。東晉慧遠大師是這方面的典範,他向朝廷提出〈沙門不敬王者論〉,主張沙門無須對王者行跪拜之禮,這無異是對當朝宣戰。慧遠指出「袈裟非朝中之服,鉢盂非廊廟之器」,經過數度論辯,朝中的大臣再也提不出任何反駁。在政治霸權的環境中,佛教沙門爭取的是一方自主的空間。
 
中國大陸文革之例
以香港來說,一九九七年回歸後,從大陸到香港的出入境已開放,只要申請就可通過。人們家裡有親人往生,常延請不到當地的法師誦經,只好請從大陸來的法師。經懺佛事是他們很熟悉的工作,他們很喜歡到香港誦經,只是過海關時換俗服,用在家的姓名,出了海關就換僧服去誦經。誦完經後,又換成俗服到外面街上吃喝玩樂。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怪現象?中國大陸在文革十年期間(1966-1976),大批文化階層的人被視為黑五類,遭到下放、勞改、批鬥,一句被傳誦得耳熟能詳的「革命有理」口號,搞得人人鬧革命。革「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的命,或說「反走資路線」。共產唯物主義不信宗教,說宗教是迷信,是窮苦階級百姓的鴉片。在當時,佛教僧侶更是遭到批判且被迫還俗,佛寺被大肆破壞,佛教遭遇了空前的浩劫。
 
有些佛寺在文革期間留下來當「樣板」,出家人可以住佛寺,但是必須工作才有飯吃。大家都用糧票,你怎麼可以不工作來賺取自己的糧票呢?有的僧人就穿著僧服下田打工以獲取糧票;有的則白天來佛寺「上班」,晚上就回家,家裡有先生或太太和兒女,他只是領這份糧票混一口飯吃,而不是真正的出家人。
 
珍惜信仰的自由
聽香港的法師轉述,文革時期雖然允許和尚住在樣板佛寺裡,但是佛寺根本無法發揮作用,因為沒有人敢走進佛寺,一走進佛寺就會被批鬥。宗教被政治強權壟斷,發生這些奇怪的現象並不足為奇。文革結束後,僧人終於可以回到佛寺。但是回過頭來看,文革對宗教樹立典範了嗎?一些老和尚感慨地說:「僧侶的楷範都消失了。」
 
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信仰自由應值得珍惜,而且要誠懇認真地再從這個地方去努力。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