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要發菩提心
發願與回向



當我們禪修時,也要學習發願回向,且每天不忘發願,砥礪自己,並將禪修的功德回向眾生。
 
學習發願
《大正藏》裡收錄了南北朝時期南嶽慧思禪師的《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他總共立了廿七大願,每一願都是以成佛作為發願的內容,效法諸佛所發的宏願,讀來令人非常感動。
 
例如:「若有眾生在大地獄,聞我名字即得解脫;若不爾者不取妙覺。」又發願:「若有眾生以惡業故,墮畜生中受種種苦,聞我名字眾苦永滅,即得人天端正之身,即聞正法具足聖道;若不爾者不取妙覺。」慧思禪師發願,若他成佛時,世間眾生稱念他的名字都能得到解脫。這樣的願力是如何慈悲、廣大啊!
 
當我看慧思禪師的發願文時,感受到慧思禪師就像觀音菩薩一樣,觀世音菩薩在《法華經.普門品》中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只要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便可以離苦得樂,而慧思禪思給予大眾的,就是這樣的信心。
 
大乘的修法除了菩提心、大悲心、空性慧,也還要有方便善巧與信願。一定要先發願,以作為自己修行的基礎。發大願的慧思禪師毋寧是我們應該要學習的榜樣,當你有了效法的對象,就會發現在道業有股增上的力量,讓我們能勇猛精進於佛道上。
 
大家也要學著發願,例如出家要寫「出家發願文」,受戒也要寫「受戒發願文」,禪修要寫慈心觀的內容,看你要對哪些人散發什麼樣的慈心,這些都是自己的事,要從你內心最深處的願力開始,並無任何標準答案。你想寫什麼,就儘量寫出來,然後以此作為修行的指標,將心朝向那個指標勤行精進。
 
我每天晚上都會施食,將自己的發願文念一遍,最後絕不會忘記說:「我願如斯佛自知,畢定當來得成就。」我跟佛陀如此發願,是我與佛陀的約定,也實際地去修行。所以,你們也要寫自己的發願文,讓自己所修的一點一滴、一沙一塵的功德,都能回向利益安樂一切眾生。
 
回向即是分享
「回向」的意思是什麼?就是「回小向大」――將自覺自度的小乘之心,回向轉趣於大乘的自利利人;也是「回自向他」――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簡而言之,就是「分享」。
 
我們修慈悲觀就是要分享禪修的功德,分享給自己最尊敬的人,分享給同參道友、鄰里或所有的法工、居士,同時更要分享同住於這個寶島上、地球上的所有眾生。因為我們有福報、善根可以修法,可以接納、信受這樣的法門,就應該把自己的這份喜悅和大家分享,讓眾生能獲得利益。
 
修行的方法都有其次第,個人在修行時會遇到許多境界,無論境界高低優劣,永遠要記得修行是要我們對治我執無明,擴大我們的心量,要愈修愈慈悲,心更開闊。我們常說要自利利他,但幫助別人一定要幫助多少才算數呢?其實只要你有發心,隨著自己可以做什麼就算什麼,不一定要以什麼樣的形式。
 
修行人不僅要明了自己的心,還要把這份心與他人共享,普願眾生都能成就佛道。如佛門常念的回向偈所說:「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願以此功德,迴向諸眾生,解脫三界苦,皆發菩提心。」這是回向,但心要有感覺。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