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戒律的人間性—1 佛教實體平台的建立
從自己的生命開始修學戒律



在中國,僧人的受戒就是受持三壇大戒—第一壇是沙彌(尼)戒,第二壇是比丘(尼)戒,第三壇是菩薩戒。受菩薩戒、行菩薩道一定得立基於聲聞戒,這絕對是從「人」說起,人的兩隻腳,象徵福慧增長,要有智慧、慈悲,這是人的特勝。修行必得從人身走向菩薩道,從人身來發菩提心。一方面自己修學,一方面利樂眾生,最終能修己安人。自己修行並且安頓世間,不就是生命的意義嗎?
 
修學佛教戒律,要從哪個地方開始?還是從自己的生命開始。僧人剃度出家參與僧團,是對自己生命的肯定。從皈依三寶開始,修學戒、定、慧,看到生命的四聖諦—發現自己的苦迫,並發現世間的有限。佛陀還指出了生命另外一面的遼闊,那就是「皈依」。
 
從外在來看,皈依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其實更多的是對自己生命的一種珍惜,同時也體證我們在世間的價值與意義。信仰宗教不是為了誰,就是自己告訴自己要以什麼方法生活,這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與方式。而「正法久住」就是一種永續的經營,透過我個人的所見所聞而與一切生命結合,共同來經營這一段生命。皈依,是戒律的開始,是所有典章制度的開始,也是發心的開始,更是相應於菩提心、菩薩道的。
 
正法要久住,僧團這個組織或具有社會法格的平台是不能少的。這平台是皈依、持戒,也是生善滅惡、引導眾生的地方,它提供了個人奉獻、團體發展以及為社會服務的空間,同時也能接受社會的檢核、認同與護持。人人可以信仰,可以為社會貢獻,在佛教修己安人的過程中,在秉持戒、定、慧三學的實踐中,你就會知道自己本身就在「法」的力量的運轉裡,而明白人生的意義以及使正法久住的使命。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