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兩代情
父母到底在想什麼?

怎麼感謝父母?怎麼行孝道?就是:你要想一個方法,引領你的父母親走入一個心靈依靠的世界。在佛法裡稱為「皈依」。



有一天,母親突然來電,她說:「你妹妹說我特別囉嗦,這個也不是,那個也不是。我現在還可以幫他們做事,她就嫌我囉嗦。以後我家事做不了、身體走不動的時候,怎麼辦?」
 
又有一天,小妹跟母親鬥嘴嘔氣,我覺得母親應該出來散散心,別在家中既做母親、又做太太、岳母、阿嬤等角色,老老少少都要她操心。結果,我請母親來香光寺走走,她卻不要。之前她很喜歡來香光寺,現在,她竟然說不要。於是我發現:再怎麼樣,她還是深深摯愛著這個家,她樂於與家人互動,並為他們服務。
 
當父母年歲漸長,也許我們會認為:他們需要的是享清福,不用管家裡的大小事,只要去公園下下棋、打打太極拳……。事實上,身為兒女,還要學著體會他們的微妙心情,以一種敬重、欣賞與疼惜的態度,陪著他們,讓老來的歲月仍能煥發優雅、智慧與風範的光彩。以下,我以日常生活為例,盼能帶給大眾一些體會。
 
以尊重的心來照顧長者
 
老人家在體弱的時候,會希望有更多可以依附的東西;身體漸漸好起來時,又會討厭人家東也照顧、西也照顧,好像自己完全沒有能力。這地方就很微妙—你要照顧他,但要適時的放手,讓他覺得自己還是有能力的、有自尊的。千萬不要把他當小孩子看,有時老人家很討厭這種情形的。例如:有時老人家衣服沒拉好,你只要在旁輕聲說:「爸爸,領子。」老人家就會自己去拉好。如果這時出手去幫他整理,旁邊沒人或許他還可以接受;如果在別人面前做這種動作,他會非常不高興。他會說:「我已經老得連穿衣服,也需要人家幫我打理了嗎?」
 
自己可以的事情自己來
有位居士,當母親中風住進安養院後,便將父親接來同住。父親平時生活起居都由母親料理,如今失去生活的依靠,便加深了對兒子的依賴,連服藥都要兒子親自送上才要吃。兒子雖然孝順,但長期下來已經精疲力竭。於是偶爾以工作忙為藉口外出,事先將午餐備好,放在電鍋中,要父親自己料理午餐。幾次之後,父親也慢慢習慣孩子不在身邊,較不像以往事事依賴。
 
與年紀大的人相處時,真的要細心觀察—他做得來的事情,不要輕易幫他做。因為反而會讓他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不行了!老人家的人生歷練比我們豐富,他才不需要你像對待小孩子一樣的對待他。
 
所以,需要照顧他。但是,懷著對一位長輩的「尊重態度」,來與他相處。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