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通往寂靜的道路



生命最究極的寂靜,是許多宗教信仰者,終其一生戮力追求的。
 
打開東西方的歷史,不論是中世紀歐洲的天主教派、古老東方的各類修行者,無不費盡心思、以身試法:他們以苦行勞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一切都只為尋求「寂靜」,再不就尋師訪道、隱居山林,冥想、靜坐、靈修;投入殿堂或教堂,早晚唱誦、祈禱、祭祀,一切也只為覓得「寂靜」。

姑且不提宗教,文學、藝術家的創作也不能缺少「寂靜」的要素;而平凡如你我,面臨紛亂的情境時,也不禁希望自己的心能擁有片刻安寧。看來,雖然「寂靜」的定義,每個人不盡相同,但對於寂靜的渴望,似乎是人們內心深處從未停止的召喚。

佛陀出生於印度,一個充滿了追求心靈寂靜氛圍的國度。未成道前的佛陀,也同樣經歷過一段苦行與禪定的修習,但是他發現苦行的「苦」與禪定的「樂」,都不能使生命得到寂靜。佛陀告訴我們,生命最究竟的寂靜,是貪、瞋、癡的止息,也就是涅槃。只有運用正念的力量,才能真正走向寂靜。正念,是一條通往寂靜的道路。佛陀說:「這是唯一的道路,能淨化眾生,克服憂傷,消滅悲苦,抵達正道,證得涅槃。」
 
然而,要如何培養正念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念頭如千軍萬馬,奔騰不已;又似天光雲影,剎那變化;又好比夏夜流星,倏忽即逝;有時更像鏡花水月,虛幻不實……,不僅捉摸不著,更駕馭不得,當我們仔細檢視時,會發現常常是雜亂與渾沌的。這些短暫的念頭,往往受到理智或情緒的偏見、錯誤或膚淺的觀察所引導,反映於我們的行為與語言之中,形成習慣,進而轉變為持久的人格特點。
 
練習「全然專注」可開發「念」的潛力,長養正念。「全然專注」的修習,可從以下四方面著手:一、面對心靈黑暗角落中藏匿的煩惱,要以「念」的光明,照破心的幽暗,並正確辨認出煩惱的名稱與特質。二、以自由開放的心,看待禪修中的各種障礙,只是冷靜地觀察、平穩地接觸,而非用暴力、強制的方式驅離。三、學習停止與放緩,訓練自己對於不善念與不善行,保持不動單純地專注於其上,或暫停下來作明智的反思,如此,煩惱將限於最初的範圍,業的累積自然就會減少。四、以不帶任何偏見的直觀看現實世界,看清身心相續的生與滅,直到通達無常、苦、無我。
 
除了培養全然專注的正念,還要修習慈、悲、喜、捨四梵住,勉勵自己讓心常停留於此清淨的住所,這也是導向於「觀」的基礎,有助於使心更加堅定與平靜。

佛陀所指引的這條寂靜之道,是如此平實,以中道的態度,落實於身心之中,這是一條佛陀親自走過且完全領悟的道路,你也願跟隨佛陀,走向生命真正的寂靜嗎?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