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曆的儀式:儀典的週期Ⅱ
以年為週期

以年為週期的節慶儀典,這些節日都發生在在一年中農耕或季節的明顯轉變點, 這些節日主要的「宗教」儀式是供養比丘、佛陀與佛塔, 而主要的「宗教」動機則是藉這些供養而取得功德。



前言

 
佛教的節日總是在齋戒日,就像復活節、耶誕節或其他基督教的節日總是在星期日一樣。佛教節日是特別神聖的齋戒日,因為它被認為是紀念佛陀一生中的某個事 件。既然月圓跟月缺特別地神聖,這些節日也就總是在這兩天中的一天,尤其是月圓日。我們不需要太仔細觀察就可以了解到:與所有大宗教一樣,佛教的節日很可 能源自於一個更古老的宗教。這些節日發生在一年中農耕或季節的明顯轉變點,如季風或稻作的開始或結束等等。許多節日儘管有佛教的哲學基礎,但還是繼續保有 非佛教的要素,做為遵行該節日的重要特徵。我們如果假設這些節日與類似的事物,早期原是被當作自然及(或)精靈崇拜(nature and/or spirit cults)的一部分來慶祝,並不算輕率,甚至直到今天,它們仍是緬甸宗教生活的一個明顯特徵。(參見 Spiro 1967 )不僅經典沒有記載的節日是如此,有經典根據的節日(結夏安居的開始與結束,以及供養迦絺那衣)也是一樣。
 
這些節日即使原來不是佛教的,但藉由將它們建立在與創教者一生有關的神話上,已經被合法化為佛教的了,就如聖誕節與復活節被合法化為基督教聖日一樣。遵守 這些節日被視為是紀念這個神話,以及象徵性地重演這個神話。不過,這種神話往往很難以掩蓋住節日是起源於佛教興起之前,以及節日典禮中屬於非佛教特質的部 分。這點對於下述的「潑水節」和「燈節」,尤其真確。
 
且將起源置於一旁,佛教的每年週期很明顯地與自然(特別是占星術的)和農業的週期緊密結合。佛教的節日不會安排在犁耕、插秧或收成的季節,塔的節慶也不會 在不適合旅行的雨季舉行,它們全都會發生在經濟或物質上最適於花時間和精力,來計畫與組織節日活動、以及適合旅行以參加節慶的月份。
 
在敘述以年為週期的節日與慶典前,必須要強調:這些節日主要的「宗教」儀式是供養比丘、佛陀與佛塔,主要的「宗教」動機則是藉這些供養而取得功德。就因為 如此,很重要的是去觀察:功德的取得主要是社會行為的一部分,說它是「社會的」,是因為它如果不是大眾性,就是合作性的,或是兩者兼具的行為。亦即,雖然 在某些情況下,功德行為是由個人來執行,但仍是在大眾的背景下發生的。在其他情況下,如供養袈裟、齋僧是由信徒團體一起來執行的。這團體可能是家族團體、 整個村莊,或甚至是整個地區。
 
我們現在就來敘述以年為週期的儀典,從佛教月曆的第一個月份開始,最為適當。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