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慧學苑:跨越傳統的新宗教建築
良性互動的完美演出:養慧學苑工程參與人員談施工過程的二三事

在材料、材質選定及施工樣品裁定方面,更是本工程最為繁瑣且耗費精神的施工歷程。 材質除了需配合整體視覺觀感與色彩變化外,都須經建築師審核認可才能執行, 所以,本工程不僅對施工技術嚴格要求,且材質的應用上也是相當嚴謹講究。



 
突破難關 全力以赴
樂群營造所所長 周慈遠

在十方大德襄贊與指導下,由本公司樂群營造所承包的養慧學苑終於在八十八年六月十三日開光啟用,啟用典禮上諸山長老、地方首長、各界社會賢達與先進冠蓋雲集,為台中地區多一處佛光淨土雀躍與歡欣。
 
眼見落成大業莊嚴華麗,回首來時路也有諸多體會與甘苦,在此佔用篇幅將其分享,還請各界不吝指教。
 
俗話說:「好事多磨。」在公司指示進場之初,本案即設定好極短的工期,但落成之日已輾轉三載,其中迭經設計變更、法令問題與選用建材待料、細部檢討,在業主監造一絲不苟與甲乙雙方同時有求好心切的心情下,一路走來更是顛簸起伏,一關又一關,幸公司能以服務人群的觀點出發,全心全力地投入,充分授權予第一線人員,方能順利完成這項任務。
 
由於本案設計單位──「大元建築師事務所」姚仁喜建築師對於建築精神的深層體認與涵養,反映於設計上超脫傳統佛教建築的窠臼,以空間與人的關係來演繹傳達空間的意義,因此剛接觸本案時即被設計圖面所表現的空間感與細膩的細部所感動,也預見將來所面臨的工程難度。舉例如三樓大殿兩側壁板之不銹鋼套即由實心不銹鋼圓柱車工打造,每個套頭中光纖也是木作師傅一個一個穿好,然辛苦是有代價的,當固定完成時抬頭仰望,彷彿萬點佛光,長照普天大地。
 
工程中最可佩的是兩位監造師父,她們對於設計圖說讀圖之用心,真可謂瞭若指掌,每每我們還在按圖索驥之時,師父已脫口而出相關尺寸或細部。
 
在施工中,師父也以「旁觀者」的立場,不時給予最佳的建議與解決方案,在工程建材選色選樣上,也有獨到的見解,師父這種專注的敬業精神,著實令人感到敬佩!
 
最近,欣聞《建築師》雜誌、《台灣建築》等專業刊物均有篇幅報導養慧學苑,個人與有榮焉,本案的完成,讓有心向佛之士又多了一個修行的好去處,也成就了公司為公益事業貢獻的新頁。
 
超出想像的宗教建築
樂群營造主任 溫榮村

養慧學苑新建工程是一座打破傳統宗教建築色彩,展現出現代化宗教建築新面貌的作品。如深究其內涵,更可將之視為一件藝術佳作,由於建築師的巧妙設計,讓建物無論從任何一點線面都呈現出令人驚訝的新體驗,驚訝於宗教建築竟會有如此大膽、創新的設計,卻又不失佛教的雄偉、莊嚴。
 
記得當時參與養慧學苑工程時,應該要從裝修階段說起吧!剛接觸工地時,我瀏覽了施工設計圖,工程內容不僅包含內部裝修,也包含內部所有木作裝潢,當初只知道這是個小規模的工地,接觸後才知道其實不然,非常複雜,因為各項設計都十分新穎,而且大部分內部裝修幾乎都是量身定做,許多工程界面大部分都要二種以上工種一起配合同時施工方可完成,完全超出自己的想像,且宗教建築與一般建築完全不同,不能用蓋一般建築的心態來蓋,而是要融合佛教精神來建立,所以業主對施工品質的要求以及建築師對施工技術的講究,都是高水準,為了要達成業主、建築師的理想目標及營造本身自我的要求,因此困難度增高。任何問題皆必須想盡辦法——克服,做到讓各方都滿意的程度。
 
在執行過程中,曾遇到許多無法預料的困難點,因為養慧學苑異於一般建築,相對一些禁忌也是不容忽視,施工者必須拋開以前舊觀念、舊技術,從頭開始,依各項工程特性去重新了解,並利用逆向思考方式將理想作品反推,做好事前的準備,達到事後完美的收尾。因此,工程圖不僅要看得透徹,並且還要反覆推想各個施工界面,所以工程執行起來相當不容易。
 
在材料、材質選定及施工樣品裁定方面,更是本工程最為繁瑣且耗費精神的施工歷程。由於材質的選定除了需配合整體視覺觀感與色彩變化外,有許多材質並非一般市場所能取材得到,還要考量到配合材料的質感,都必須經建築師審核認可才能執行,其他施工樣品亦同。所以本工程不僅對施工技術嚴格要求,且材質的應用上也是相當嚴謹講究,並做好落實各項工程品質管制。先進創新,獨樹一格的作品是具冒險性的,造型獨特的工程常會讓施工人員絞盡腦汁去克服施工技術的盲點,但經過無數次的會議討論、溝通,到最後尋找出變通方案,達成理想中的目標。由此可見,業主的品質要求、建築師的獨特設計,以及營造廠的專業技術,再加上協力廠商全力配合,每個環節皆需環環相扣,為著共同目標完成一件藝術臻品。
 
養慧學苑的竣工著實不易,在施工過程中,自己很感謝公司的支持及幫忙,在公司經營理念的驅使下,自己從工程中學習到許多未曾接觸過的工程經驗與施工技術,並試著改變舊有管理習慣來達成使命。另一方面要感謝見瓚法師與自曜法師二位師父的幫忙與指導,讓我們更能切入佛教建築的領域,俾助工程順利進行;建築師們設計解釋及提供工程界面參考,讓工地執行收尾工作更能完美,最重要的是要感謝所有參與本工程的工程人員,如果沒有他們默默耕耘的努力,養慧學苑真實的一面也就無法呈現在你我的面前。
 
用感恩的心情,突破種種困難
訪承包養慧學苑木作工程的楊文豹先生
採訪撰文/孫明華

面對養慧學苑的完成,負責木作工程的楊文豹先生的心中除了興奮還多了一份感恩。
 
在北部與姚仁喜先生有多次合作經驗的楊先生,透過姚先生的推薦加入養慧學苑工程的行列。其實在楊先生接下工作之前,已有多家木作承包商因為無法達到要求知難而退,完全沒有宗教建築經驗的他,以二十年的專業「勇敢」地接下這份艱鉅的工作。
 
「之前,一直有一些盲點及困難點無法順利解決,就像三樓大廳的七片門扇,從來沒有人有過類似的施工經驗,構成門扇的木片的結構成細長狀,是一個非正常的長寬比例。而木材本身有一個韌性的極限,這樣的長寬比例極容易造成扭曲,諸如此類的問題使前幾位包商怯步打退堂鼓,因此我也才能有這次的機會。」抱著挑戰困難的精神,楊先生接下這份他工作二十年以來最困難的工程。
 
「既然沒有類似的經驗,為什麼有可以有接下工作的自信?」在接洽之初養慧學苑的見瓚師及自曜師對楊先生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二十年的工作經驗,我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以掌握時間及材料,有自信是一個專業的製造商;但也因為一份強烈的企圖心,所以更有信心可以做好這份從未接觸過的工作。」楊文豹先生說。
 
因為公司位置遠在北部,所以楊先生特別為前來的師傅們在工地附近租一間房子,準備在施工期間長駐台中。工班及材料遠在台北,若不是一份強烈的企圖心,又怎能解決這在空間與時間都有差距的工作?
 
困難,似乎比想像的要多很多,真正進入施工作業時,才知有更多未知的困難正等著他們。現在回頭看,當時的辛苦早已被現今的喜悅所代替:「當你走過,就不覺得辛苦。」一切苦事,盡付笑語。
 
而這次的養慧學苑工程,有一件事令楊先生相當難忘。
 
「照往常的經驗來說,這裡的組成份子立場通常是對立的──業主、建築師、營造商、承包商,兩兩之間總是會有一些各自堅持無法妥協的問題,業主希望花一元能買到二元價值的物品,承包商卻希望降低成本追求合理的利潤,像這樣的差異在施工過程中往往會成為彼此的阻力,增加工程的困難度。但是這些的問題在這裡通通沒有,遇到問題不是互挑對方的毛病,而是大家坐下來提出各自的想法合力解決,充分溝通,就可以立即解決問題,減少行文來回的時間。也會站在對方的立場為對方想想: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做?」楊先生說。
 
在楊先生的心裡,這是一次可貴的經驗。雖然困難,但靠大家發揮團隊精神共同完成,可說是一次完美的合作經驗,抱著學習心情前來的他更是獲益良多,他笑著告訴我們:「完成了這裡的工作,再難的工作也不怕了!」
 
(編者按:本文文圖均轉載自《敬業樂群》雜誌第十期,一九九九年八月出版。)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