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075 期
2003.09.20
班迪達尊者 著 / 鐘苑文 譯
維持心的平衡:禪修心鑰修習七覺支的方法:第 1 覺支 念
第一個覺支是「念」(sati ),此字多少有些讓人誤解的消極涵意。「念」必須是充滿活力與直接面對的,在密集禪修時,我教導「念」應跳到所緣上,完全地覆蓋、穿透,不錯過任何部分。為了表達這積極的感覺,我常將之譯成「觀察力」(observing power),而非「念」(mindfulness)。然而,為了簡化的緣故,在此我仍會繼續使用「念」一字,但我希望讀者們記住它應有的積極特質。
要充分了解「念」,可由特相、功能與現起等三方面來檢視,這三者阿毗達磨——佛教的描述——用來描寫心所的傳統分類。我們在此會運用它們來學習每個覺支。
念的特相、功能、現起與近因
(特相——非表面的)
念的特相是非表面的,意指念是很深刻且深奧的。如果我們丟個軟木塞到河裡,它會在河面上下擺動漂浮,順流而下;假如丟的是塊石頭,它立刻會沉到河底。同樣地,念確保心會深深沉入所緣,而不會從表面上滑過去。
假設以腹部為所緣而修習四念處,你努力保持穩定,集中注意力,心因此不會滑開,反而深深地沉入起伏的過程中。隨著心穿透這些過程,你會明白緊張、壓力、移動等真正的本質。
(功能——時刻不忘所緣)
念的功能是將所緣放在心上,既不忘卻,也不會讓它消失。當念出現,將會注意到正在發生的所緣而不忘失。
為了讓念的特相與功能——非表面的與不忘失——在練習時清楚出現,我們必須努力了解並練習念的第三層面——現起,它會培養並帶領其他兩者。念最主要的現起是「面對」——它讓心直接面對所緣。
(現起——面對所緣)
就如你沿著街道走,遇到一位旅者迎面而來;當你在禪修時,心應以此方式遇見所緣,唯有直接面對所緣,真正的念才會生起。
據說人類的面貌即是此人特質的指標,如果你打量某人,那麼仔細地看著他的臉,便可做初步的判斷。如果不仔細檢查面貌,注意力被身體其他部分引開,便無法準確判斷。
禪修時,你必須同樣仔細地(如果不能更銳利的話)來看觀察的所緣。只有當你極細心地看著所緣,才能了解其真正的本質。當初次看到時,會有個很快的、全面性 的印象;如果更仔細地看,便會發現眉毛、眼睛與嘴唇等許多細節。首先你必須以整體的方式來看,然後細節才會漸漸清楚。
同樣地,當看著腹部的起伏時,你要先看整個過程的全貌。首先,讓心面對腹部的起伏,在成功幾次之後,便能看得更仔細,細節將毫無困難地顯現,猶如歷歷在目。你會在起伏中注意到不同的感覺,例如膨脹、壓縮、冷熱或移動等。
隨著行者一再重複地面對所緣,他的努力開始開花結果。念開始生起,且漸漸堅定地確立在觀察的所緣上,沒有任何失誤,所緣不會從觀察中脫離,既不溜走,也不 消失,更不會因失念而遺忘,煩惱無法潛入念的強大屏障。如果能長時間保持正念,由於煩惱消失,行者便能發現心非常清淨。免於煩惱攻擊即是念現起的第二種狀 態。當念持續而重複地活動,智慧便會生起,就能洞見身心的真正本質。行者不但會了解腹部起伏實際體驗到的感覺,還能明白發生在自己身上各種名色的個別特 相。
(看見四聖諦)
行者會直接看到一切名色都有苦的特相。此時,可說看到第一聖諦了。
看到第一聖諦時,也會看到其餘的三聖諦,使我們得以在自身的經驗中,觀察到與經典所說相同的經驗。由於在名色發生的剎那保持正念,就不會生起渴愛,隨著捨 離渴愛,便看見第二聖諦——渴愛是苦的根源,渴愛消失,苦亦消逝。當無明與其他煩惱消失止息,便看到第三聖諦——苦的止息。當念或慧現起時,這一切都會剎 那地發生。見到四聖諦表示八正道支的開展,這樣的開展於正念的每個剎那同時發生。
因此,可以說在某個層次上,行者會在念或智慧現前的任何時刻,見到四聖諦。這將帶我們回到前述覺支的兩個定義,念是含有洞見實相真正本質的心的一部分,也是覺悟知見的一部分。它會出現在了解四聖諦者的心中,因而稱為覺悟的因素——覺支。
(近因——念)
念的第一個近因,莫過於其本身。當然,禪修初期較弱的念,與修習達到較高層次的念,兩者間還是有些微差別,後者能強大到足以導致覺悟。事實上,念的發展是個簡單的動力,一剎那的念引發下一剎那的念。
發展念覺支的四種方法
註釋書指出四種其他的因素,可以加強、協助念的發展,直到它足以堪稱為覺支。
(一、念與正知)
首先是念正知(satisampajañña),通常譯為「念與正知」。此中的「念」活動於正式的坐禪中,觀察主要所緣與其他所緣。正知 (sampajañña)是指更為廣義的念——注意走路、伸展、彎曲、轉身、側視,以及一切組成日常生活其他活動的念。
(二、遠離無正念的人)
第二個發展念覺知的方法,是遠離無正念的人。如果你盡一切努力讓自己保持正念,卻遇到一個無正念的人,迫使你陷入冗長辯論的角落,你可以想見自己的正念將如何飛逝。
(三、選擇具有正念的朋友)
第三個培養念的方法,是結交具有正念的人,他們可以成為激勵人心的泉源。在一個重視正念的環境中,花時間與他們相處,將使你的正念增長並加深。
(四、將心向於正念)
第四個方法,是讓心傾向於活力充滿的念。這意味著有意識地將念視為第一優先,在各種情況下提醒心回到正念。這種傾向非常重要,它創造一種不忘卻、不茫然的感覺。你要儘可能地避免那些特別無法讓念加深的活動,你大概知道這當中有許多選擇。
行者需要做的只是覺知當下發生的一切事情。在密集禪修中,這意味著你將放下社會關係、書寫與閱讀,甚至讀經。吃飯時,要特別注意不落入習性的模式中,你要一直思考時間、地點、食量,以及吃的食物種類是否真的不可少,否則就須避免重複不必要的模式。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