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閱讀室
無常是好消息:請看《近乎佛教徒》

身為一個受過完整訓練的佛教徒,對於佛教只是被聯想成素食主義、非暴力、祥和、禪坐等,還是感到有點不滿足。悉達多太子,捨棄了宮廷生活所有的舒適與豪華,出發去尋求證悟時,所追求的一定不只是消極性和灌木叢而已。……佛陀不是一個悲觀者、也不是末日論者,他是重視實際者,而我們卻多是逃避現實者。當他說一切和合皆是無常,他並不認為那是壞消息。……感謝和合現象無常的本質。我們不用依靠神的意旨這種超自然能力,只要單純地了解和合現象的本質,就能扭轉乾坤。



有一位居士擔心姪女因為夫妻關係緊繃,恐其罹患憂鬱症,特地介紹她前來找法師晤談。不久,那位年輕太太主動來電,我們於是先在電話中閒聊了一下。近因是半年來住在鄉下的公婆搬來同住,她雖努力盡心操持家務,婆媳卻常因觀念差距,使得許多芝麻小事,也演變得需要先生介入,導致關係緊張。現在,她處在先生與婆婆之間無所適從,於是想乾脆跟先生離婚算了……,說著說著,她自己結論說:「師父,會不會是我自己想太多,事情其實並沒那樣嚴重!」
 
我當然很同情她的處境,也同意她的看法,因為沒有自覺,想解決問題如緣木求魚。這也不是單一個案,而是法師們經常被詢問到的問題—類似處境如何自處。於是勸她:如果時間許可、先生也支持,可以外出當志工,或是上課學習,至少先避免與婆婆朝夕對望二無趣……。希望她給自己時間,走一條醒覺之路。
 
沒想到,第二天晚上,她竟親自登門拜訪。見了面更詳細對談之後,才知近幾個月以來,她其實深受算命之言的困擾。原來,當公婆前來同住之後,總覺諸事不順遂,經過熱心的親朋展轉獻計,於是開始從星座專家、紫微星象、批流年等一一嘗試,急著想要找個出路。
結果真是出乎意料,此時此刻婆婆的問題好像變小了,她真正的擔心是:有算命者預言,她先生會在某一年遭逢財務危機。屆時如果先生真垮了,她跟孩子們豈不要跟著受苦嗎?她很焦急想尋求一個避免之道:是不是可以將先生名下的財產全部過在自己名下,還是自己要另行創業,或者夫妻二人都不適宜,暫放親戚名下……。幾經澄清,我發現:根本問題在於她無法接受已經改變的現況,希望過去沒有公婆同住的小家庭生活恆久不變;希望此時無憂無慮、衣食無缺的生活永遠不變,難以接受將來有一天可能一無所有。
 
怎麼辦呢?她可能希望法師指引她,透過一個簡單的祭祀或膜拜,就可以「化解災厄」!但是,「佛教徒不相信有一個全能的創造者,而且他們不認為生命的目的,已經或需要被決定和定義。」於是我分享自己接受佛教的經驗,回應她:其實,並沒有一個外在的神力可以幫她解決這一個問題,只有自己,鑰匙在她手上。如果她抱持「宿命論」,誤以為這是註定的或是運氣所致,當無數的因緣和合在一起,而且沒有障礙與干擾,結果是必然的,甚至一定如算命先生的預言,那眼前這位憂心恐懼的女子,哪裡有出路的可能!
 
但事實上,我們是有能力對條件產生影響力的,至少在起始的時候。因此,結果就不一樣。
 
所以,「正見」真的很重要。身為一位佛教徒,至少要先建立善惡、因果、業報與凡聖等世間正見,自可理解:是「見」決定了我們的動機和行為。也是「正見」,在修持的道路上指引著我們。
 
我想介紹大家,看喇嘛導演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特別為中文讀者寫下的佛學正見之作—《近乎佛教徒》這本書,不管是佛教徒還是非佛教徒都應該看看!因為許多人誤以為佛陀是佛教的「神」。如眼前這一位無助的女子,甚至一般的佛教徒,對佛陀也都有一種神化的看法,所以,會期望「佛」可以幫他解決困境。看《近乎佛教徒》,知道佛陀是一個重視實際者,當他說一切和合皆是無常,他並不認為那是個壞消息,而是一個好消息。
 
在書中,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以太子悉達多的出家因緣、修道歷程與證悟涅槃縱貫全書。指出佛陀了悟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一切事物都會改變。任何事物和另一個事物之間的位置或關係轉變了,即使是非常細微的變動,都是依循無常的法則。就是因為「一切和合現象皆無常」,佛教徒可以經由懺悔而修持淨化,「如果有人覺得能力或功德不足」,大可以寬心,因為能力、功德不足是無常的,可以經由行善、學習而累積。
 
作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曾協助拍攝「小活佛」,更親自執行拍攝「高山上的世界盃」以及「旅行者與魔術師」這二部電影。不論在佛教徒或非佛教徒的眼中,他都與眾不同!這一本書裡,作者嘗試以最接近現代人的語言,說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見地的層層奧義,當中穿插許多平易近人的故事,並和現代人的現實生活做了一番對話與詮釋,真的很不同於一般介紹佛教的書籍。
 
作者企圖破除常人對佛教徒的誤解:佛教徒等於祥和與非暴力。說明要成為一位佛教徒,必須接受佛教的四法印見地:一切和合現象都是無常;一切情緒都是痛苦;一切事物無自性;以及證悟超越概念。他提出「見地是修行的基礎,因為見地決定我們的動機與行為。」
因為這位年輕女子的問題,引發我想推薦大家細讀這本書。但你真的需要準備一點用心與耐心和作者做對話,不然可能會在半途放棄。這樣子也就無法體驗仁波切的悲願。他在字裡行間,不斷引導讀者了解佛陀的教法絕不是哲學鉅著,而是可以實踐,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上的智慧。期望有緣讀這本書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見識到佛法的精髓,了悟無常,化解對如幻世事的執著,解脫萬千煩惱! 
 
(《近乎佛教徒(Almost Buddhist)》,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著;姚仁喜譯,台北縣:知識領航,2006)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