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行雲
硬黃紙荷花



 

在佛教經典中,荷花的形象無所不在,佛陀與菩薩們總是或坐或立在蓮花寶座上說法,尋常的解釋是,荷花代表了聖潔。
 
在繪畫中,荷花也是特別受到文人喜愛的題材。
 
描繪一種景物,無法避免的要觀察其形態與姿態,並尋找適當的材料與技法。
 
江兆申老師晚年有畫花卉的心情,要學生拍了好多的荷花照片。老師後來果然畫了許多精采得不得了的作品,那是數十年筆墨功力和細心觀察實物的結果。據說張大千每畫一種新花,必將花一瓣一片片的拆解,置在案頭,等到花的結構完全了然於胸,這才濡墨下筆。
 
繪畫最高明的境界,不在完全寫實,也不在完全抽象,而在是不是適當的表現了畫家所要表現的感覺。
 
荷花給我的最大的啟示,是幫助我從嚴格的山水皴法中,把技巧和形象釋放出來。畫畫從寫實開始,漸漸向畫家的內心感受發展,於是畫出來的作品,既是外在形象的描繪,也是心境的投射,「不像」真實的景物,卻更能掌握景物的抽象意境,這種情形,應該很接近《金剛經》所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硬黃紙是唐代發明的,紙張用黃蘗染色,可以防蟲,增加紙張的保存性,顏色則從鮮黃隨著時間漸漸變成深咖啡色,顯得非常古樸、莊重。王國財用極高明的染色方式,把紙張直接做成「當下即有古意」的紙張,這種紙可以表現出非常細膩的線條,也可以表現豐富的墨韻,於是我用潑墨、寫意、工筆三種完全不同風格的技術,完成這件作品,自覺對前人的風格有所傳承和突破,同時也表達了這張紙的特色,所以我的題畫詩說:「硬黃紙傳盛唐風,科技新造傲舊工;興來潑寫濃淡墨,葉老花嫩兩從容。」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