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就從「生活中的緣起」開始



提到佛法的重要思想「緣起」時,總會說到佛陀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的學佛過程。當時,舍利弗和目犍連,依止遊行僧散若耶出家學道,但仍無法達至解脫,於是他們倆便離開散若耶,在廣大的印度中尋覓。後來就在街上,舍利弗遇上托缽中的馬勝比丘,馬勝比丘威儀端嚴,讓舍利弗感到驚奇,便趨前詢問,這一問,舍利弗的一生從此改變了。
 
改變舍利弗一生的,就是馬勝比丘對佛陀教法精要的歸納:「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舍利弗在聽完偈頌的當下證得了法眼淨。而這個偈頌也因明確表達佛陀法身的內涵 ——緣起,所以又稱法身偈,而為大眾所熟悉。
 
在舍利弗證得阿羅漢之後,不久便得到佛陀賦予智慧第一的讚歎,但他的智慧第一並沒有一副「我高你低、我聖你凡」的驕慢。反倒是在大眾都外出托缽時,他清掃寺院;也常因太晚出去托缽遲歸,沒有寮房休息,就坐在袈裟搭的茅蓬下。他也經常去病患的寮房探視病比丘,為他們說法,亦透過托缽方式,為病人尋找藥品。得到解脫真義的舍利弗,只是在日常生活中,了透緣起的變化,更善巧而慈悲地回應世間。
 
如同當初,馬勝比丘的威儀端嚴吸引了舍利弗,威儀端嚴表達著什麼呢?托著缽盂,庠序地在街上走著,會有什麼引人側目的動作舉止嗎?當我們在敘述時,或許會說佛陀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各種神通、圓滿功德,但故事中的馬勝比丘不是佛陀,那舍利弗看到什麼?佛法的一切體驗,包括最深徹的緣起法,也都將回歸到生活中,在最平實的生命裡,展露最不平凡的自在與慈悲。
 
深徹的緣起智慧,如何在平實的生活中體驗?這次我們特別整理悟因法師電視弘法節目「生活中的緣起」內容,回饋讀者。悟因法師以教義為軸,回應世間的角度,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講解如何在生活中,運用甚深的緣起觀,直探生命解脫的真義,在當下就能得到佛法的利益;亦從回歸佛法的中心思想——緣起,建立修學佛法的知見,闢除許多荒謬怪離的宗教迷思。學佛,就從「生活中的緣起」開始,重視緣起、當下面對、現法涅槃,當下您就能驗證生命解脫的真義。
 
在悟因法師的開示中:「你的法眼開了,你的智慧開了,你對世間萬事萬物的看法,就會多一份的悲憫心。」尤其出刊前,正值台灣二OO四年總統大選,瀰漫著我高你低、我贏你輸,非我族類的撕裂現象。學佛,「現觀緣起」正是讓我們身心、家庭、環境、自然、社會多一分祥和,多一分快樂的不二法門。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