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四十特輯(上) -戰後台灣佛教發展: 大專佛學社
懺雲開辦「齋戒學會」 體驗寺院修行



懺雲開辦的齋戒學會,讓學生以在家佛教徒的身分,體驗寺院修行的生活,學生要遵守「八關齋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著香華鬘,不香油塗身;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七)不坐臥高廣大床;(八)不非時食(過午不食)。不過,第六支戒有時拆為兩戒,「不著香華鬘」為一戒,「不歌舞倡伎」為一戒,如此前八戒稱為「戒」,最後一戒稱為「齋」。齋戒學會的名稱,就已經點出這「八關齋戒」的字義。
 
在家佛教徒進行六天或十天齋戒期間,要廿四小時遵守這些戒律。六天齋戒可在農曆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和三十日齋戒;十天齋戒可在農曆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和三十日齋戒。大專學生參加的齋戒學會天數更長,假如是在寒假舉辦,就是十至十四天;暑假舉辦,則會延長到十六天。參加學生要過著出家人的生活,也同樣須領執,例如擔任香燈、知客、維那、悅眾等執事。所有學生都統一穿著羅漢褂—深灰色或深褐色長度過膝的外罩衫,羅漢褂內可以穿汗衫、羅漢長褲或輕便的運動服;同樣的衣著可以消除社會階級。寺院也會供應黑灰色脫鞋,讓學生在從事體力工作時穿著。但進入念佛堂、講堂、齋堂和寮房時,則必須赤腳。進入浴室時,要換穿浴室專用的拖鞋,浴室空間與寺院其他地方劃分得非常清楚。為了消除個人虛榮心,寺院裡沒有鏡子,所以女學生要靠自己的手或請他人幫忙檢查頭髮是否整齊;此外,當然也不能穿戴首飾和化妝(張淨茵2007,p.36–38)。
 
每日作息是根據出家人的作息而制訂,有些情況更是嚴格。
03:30 打板
03:30–04:00 梳洗
04:00–06:00 早課
06:00–06:10 過堂
06:10–08:00 早齋、出普
08:00–08:30 養息
08:30–10:30 上課
10:45–10:55 過堂
10:55–12:00 午齋
12:00–12:10 繞佛
12:10–12:45 梳洗、出普
12:45–13:45 養息
14:00–14:50 大懺悔文
15:00–16:45 上課
17:00–18:00 晚課
18:00–19:45 沐浴、藥石(1)、小組研討
20:00–21:00 蒙山晚課──蒙山施食
21:40 安板(張淨茵 2007, p.22–23)
 
這樣的作息相當艱苦。例如,雖然念誦《大懺悔文》是大部分佛寺晚課的一部分,但懺雲提倡拜佛,因此他堅持念誦每一尊佛的名號時,都必須禮拜。八十八佛中,前五十三佛名是娑婆世界的過去佛,出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T.1161);後三十五佛是現在十方世界的佛,出自《決定毘尼經》(T.325)。若是在眾佛前許願,誠心懺悔罪過,就可以消災無罪。念誦八十八佛名號時,每念一尊佛的名號就要頂禮一次,加上功德迴向,所以便需時45至50分鐘。事實上,整套儀軌要頂禮108次,因為誦經前後都要禮拜。108拜也象徵斷除眾生的108種煩惱。假如在晚課時進行,便會減少就寢時間,因此將這項儀式提前在下午進行。不過,也有不少人覺得在午睡過後接著拜佛,對體力來說是一大挑戰(張淨茵 2007, p.43)。
 

【注釋】

(1)這裡的「藥石」指的是晚餐。因為戒律規定過午不食,但晚上仍必須用餐以免生病。因此把晚餐稱為「藥石」,將進食視為服藥,而非享用。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