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機—悟因長老尼如是讀《六祖壇經》
禪機11 不思善不思惡



《六祖壇經》
惠能辭違祖已,發足南行。兩月中間,至大庾嶺。逐後數百人來,欲奪衣鉢。一僧俗姓陳,名惠明,先是四品將軍,性行麁慥,極意參尋。為眾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擲下衣鉢於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爭耶?」能隱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動,乃喚云:「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
 
惠能遂出,坐盤石上。惠明作禮云:「望行者為我說法。」
惠能云:「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
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
復問云:「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
惠能云:「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
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
明又問:「惠明今後向甚處去?」
惠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
明禮辭。
 
【悟因長老尼如是讀】
惠明追呀追,追到了惠能跟前。袈裟是追不成了,「衣」本來就是身外物,「法」才是核心。既然來了,就向惠能請法。
 
惠能說:「你現在不要想善念,不要想惡念,要『不思善,不思惡』,這個當下,就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
 
惠明當下開悟了。
 
惠明問:「除了您方才跟我說的密語跟密意以外,還有其他的密意嗎?」
 
惠能說:「我既然對你說了,就不是密了。你能夠迴光返照,密或不密,都在你自己身上。」
 
所謂的「密」,指的是什麼呢?就是暗語,就是把覆蓋住的那一層打開了。誰打開?是惠明自己打開的。
 
所以,惠明就馬上說:「我在黃梅修學了很長一段時間,還不知道自己的本來面目,此時此刻,承蒙您給我鑰匙,讓我自己打開了,這一種感覺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行者,您是我的老師!」
 
惠能說:「你如果這樣想,我們就這樣子看待。我們都從黃梅受法同師,所以你要好好地珍惜,不管是個人,還是法門,都要護持。」
 
這一段紀錄告訴我們:「修法是什麼?」惠能第一天到五祖座下時說:「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惠能說的「常生」、「即是」,都是自心當下的。
 
惠能指導惠明的,不是作苦役,或是打坐、經行、追衣等等,惠能要他「不思善,不思惡,當下迴光返照,就是自心當下的本來面目。」
 
禪宗的修法是找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到哪裡去找呢?就是「回到當下」、「迴光返照」。不在別人身上、不在他方、他世界,或在外物上找,而是「不離自性」、「不離自身」、「不離當下現前」。
 
自性在哪裡?還是回到自己身上,就當下的這一念心。所以,惠能接受了五祖的法,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我們修法,不是一直想東想西,「不思善,不思惡」,就是「當下」,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在哪裡?就是「不離自性」。佛教的千經萬論,都是回到自心。自心在哪裡?必須要迴光返照。「迴光返照」是什麼?就是不思善,不思惡,就是正視當下,就是每個人的本來面目。
 
所以,惠明很有福報,遇到惠能,惠能開展中國的禪宗,開展黃梅的法門,開展了「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千經萬論,還是這些。我們要怎麼用功?不是只講理論,而是把自己找回來,在心地上用功。
 
「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這個確實是在用功,而且,用功的人自己會知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