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
晉山典禮



晴朗的天空普照著大地,悅耳的「三寶頌」飄揚在佛寺週圍,山門外,人群絡繹於途,散發出特有的喜氣;大雄寶殿的橫楣上,高高旋掛著鮮紅布幔,上面寫著「某某法師晉山陞座大典」,它告訴人們:隆重的「晉山典禮」即將在這裡舉行!

 

在佛教的典禮中,「晉山典禮」有別於其它的弘法大會——以講說佛法、供佛齋僧為主;「晉山典禮」是寺院聘任新住持時所舉行的儀式。「山」是指佛教寺院的所在地,所以「晉山」、又稱為「進山」、「進院」或「入院」。「晉山典禮」源於中國古代的禪宗叢林。唐代是佛教鼎盛的時期,在《百丈清規住持章入院條》裡記載著,那時的晉山禮是新任住持頭戴草笠、背負三衣一缽前來,到了山門前,脫下草笠,首先上香、向大眾宣說法語;進入僧房後,放下衣缽,換上架裟,領眾到大雄寶殿禮佛,再前往祖師堂等逐一開堂謁禱、宣說法語,儀式簡單肅穆,呈顯的卻是住持更替背後,以新血輪領眾、綿延法水的深義。而現代我們所見的典禮則是——

 

大約到了上午九點,「三寶頌」嘎然停止,人群也突然靜止下來,同時,輕緩的梵唄聲和著鐘鼓聲響起,寶殿前排列整齊的居士們,逐漸成為人們注目的焦點。隨著他們邁開穩重的步伐,香、花、燈、果逐一呈獻佛前,佛桌上,打包整齊的印信和帳冊,也越發顯得光采奕奕、耀眼奪目。

 

獻供之後,大眾齊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法師引領護法代表前往法堂,送位和尚及原、新任住持便在諸山長老、護法大德的引頸企盼中,隨著迎請隊伍次第來到寶殿,此時,人潮與上揚的佛號聲一波波湧動著,將「晉山典禮」推向高潮,......

 

來到大殿中央,原任住持首先將手裡所持的「具」,莊重地置於方丈位上,緩緩禮佛三拜後,走到退任住持位站定,代表著他即將卸下重責。而「具」依然莊嚴地放在方丈位上,「具」是佛制僧人隨身的六種衣物之一,是僧人坐、臥時,鋪於地上以防禦虫蟻或植物用的,後來成為禮拜佛陀或師長時,鋪設於地的衣具。新任住持走上前來,隨手將「具」展開於原位上,先虔敬禮佛,象徵著他在佛陀、三寶座前,從前任住持手中,承接了這份引領眾生修學佛法的使命。緊接著,新任住持領眾拈香、上大供,並昇上高座,為大眾宣說法語,此時寶殿內、外的人群,齊聲唱誦著「讚僧歌」,一遍又一遍,那份融合著期盼、讚揚的法情,凝聚在寶殿中,久久不散......這是臺灣北部一座佛寺裡的晉山典禮。

 

近幾年來,隨著佛教欣欣向榮,類似的「晉山典禮」景象,常出現在佛教典禮中,人們也逐漸地熟悉。從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的在壇城的佈置上別出心裁,也有在表現風格上,以舉辦各類弘化活動,如佛曲比賽、素食展、文物展、拜山等,來引導人們參與......然而,在隆重的典禮之後,我們不免要思索:「晉山典禮」是在訴說一脈法水的綿延無盡?還是在傳持寺院?抑或在傳接事務?無論從佛法的永住世間來說,從現代僧人的志業、居士的護法衛教來說,乃至從現代社會人心普遍對佛法的渴求來說,「晉山」確實是一大課題。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