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129 期
2017.12.20
釋悟因
佛教羯磨法概說—3 說欲學習掌握戒律的原則與精神
大家讀律典,要抓住它的原則與精神,依循這些原則、精神,再將佛法弘傳至世界各地。不是完全硬梆梆地接受,學佛不僅要研學空性、實相的一面,還要研讀戒律事相,清楚瞭解後反過頭來更能明白佛教義理的核心。
例如,有條戒律規定僧眾半月沐浴—半個月才洗一次澡。天氣熱、出門淋到雨、風沙污身、出坡工作弄髒身體,遇到這些情況時,要等幾天才能沐浴?佛陀就為因應此而作調整,調整一次、兩次、三次,甚至改了七、八次,最後這條戒還是訂為半月沐浴。可是生病時、身體髒污、天雨時、天熱時等,都可以開緣沐浴,這個就稱為「應當學」。
律藏中詳實記錄了戒律調整的痕跡,我們從中可以了解佛陀如何教導弟子們過修道的生活,在世間保護自己身心。不論是照顧自己、照顧別人,還有一個是照顧修道的本分,以及修道與世間的相互安頓與和諧,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又如穿皮鞋這個問題,本來就規定不可穿好材質的鞋,在印度,不要說穿皮鞋,打赤腳也都行。但是,在寒冷區域,赤腳踩在沙礫上,就如荊棘、如刀在刺人,自然就得穿鞋。人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別人的生命,宗教要能屹立在世間,除了本身的關注之外,還是有方法的。例如,在聚眾時,有人因重病無法參加,但結界等集合是不能請假的,因為每個僧眾都必須知道「界」的範圍在哪裡。於是,大眾就到他床前去作儀軌,讓他也能清楚知道結界的範圍。這是認定他是僧團共同的一份子,大眾身、口、意和合,共同來進行這項儀軌。
如果故意不出席,或者一直鬧場、別眾,這又有另外的處理方式。
所以,修行一定要研戒,剛出家者五夏以前一定要專精戒律,先學習讓自己身安,身安而後道隆,再進一步地跨開腳步。在僧團安住,如法如律處理僧事,領導僧團絕不是靠權勢,一定要好好地學習戒律。佛教在東漢初年傳入中國,之後五部律也陸續翻譯傳入,中國僧人很重視這些律典,在漢譯的大藏經中即保存了最完整的佛教戒律。
目前南傳《巴利律》也翻譯成中文,共有六部,律典可說已非常完備。目前漢傳佛教還是以《四分律》為主,我們研讀時,要先看《四分律》如何處理,再對照其他各部律的說法。同時還要再讀中國清規、隨方毘尼等,不僅要掌握佛教的根本精神,也要符合當地的文化,尤其是知道與國家法律之間的交集,如此才可明白佛教如何在各地落地生根,而能傳揚於世界。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