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戒律的人間性—2 佛語具三相
戒律制定的演變



僧團成立初始,佛陀並未制訂戒律,直到佛陀成道十二年後才開始制戒。有一次,一位比丘回家省親,母親要求他必須要為家人留下後代,於是這位比丘聽從母親的意思,與妻子共寢而有了孩子。後來,這位比丘回到僧團常感不安,也考慮是否繼續留在僧團,於是他向佛陀懺悔。因此,佛陀制定了第一條戒,制戒便從此時開始。(1)
 
之後,比丘們有什麼過失或出了什麼問題,通常有的是跟社會產生矛盾,有時是個人身心上的衝突,向佛陀報告後,佛陀就隨犯隨制,直到他入滅為止。
 
佛陀入滅後,各地弟子趕回。大迦葉在趕回來的路上,遇上一位手持著花的外道。大迦葉問他:「你曉不曉得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現在怎麼樣?」外道說:「瞿曇已經圓寂了,我手上這朵花就是那邊拿過來的。瞿曇生前轟轟烈烈,法緣非常殊勝。可是世間無常,他去世以後,就如風吹過什麼都沒有了,他很快就會成為過去的啦!」
 
聞言後,大家心裡都很難過,哪知有一位比丘說 :「唉唷!你們為什麼要如此憂傷、難過呢?我終於解脫了。佛陀去世了,他生前就說這個不能做、那個不可以做,管東管西,終於沒有人可以管我了。」
 
大迦葉一聽,心想怎麼會有人如此看待佛陀的教法與規矩呢?於是在佛陀荼毘後,馬上進行教法的結集,也就是佛教史上的第一次結集。(2)
 
就在佛陀涅槃那年的結夏安居,大迦葉主持佛教第一次經典結集,主要結集「經」與「律」。會場中由阿難負責誦「經」,優波離則負責誦「律」。在結集律典時,阿難突然說:「佛陀曾經告訴過我,小小戒可以捨。」大迦葉問:「什麼是小小戒?你有沒有問佛陀?」阿難回答:「沒有,因為佛陀要圓寂了,我心裡很難過,就忘記問了。」
 
什麼是「小小戒」?現場立即引發種種討論。有的人說眾學法是小小戒,或有說波逸提是小小戒,或有說捨墮是小小戒,幾乎所有戒律都可以是「小小戒可捨」了。眾說紛紜之際,大迦葉拍板定案:「既然大家意見不一致,那就這樣做: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一條都不能少,全都保留下來。佛陀所制的戒不可更改,如果是佛陀未制的,就不再制戒。」(3)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