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雷蒙.潘尼卡 及其宗教對話思想
跨文化、跨信仰之子



雷蒙.潘尼卡(Raimon Panikkar, 1918-2010)是西班牙羅馬天主教神父、宗教間對話的宣導者。其父親是印度教徒,母親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潘尼卡從誕生起,可說就是一個跨文化、跨信仰之子。
 
潘尼卡在一個耶穌會的學校接受教育,分別在巴賽隆納大學(University of Barcelona)、波昂大學(Universität Bonn)和馬德里大學(Madrid University)學習化學和哲學,且在馬德里大學和羅馬大學(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學習天主教神學。一九四六年在馬德里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接著又於一九五八年獲得化學博士學位,一九六一年在羅馬宗座拉特朗大學(Pontifical Lateran University)獲得神學博士學位。
 
潘尼卡於一九四六年按立為神父,並在馬德里大學擔任哲學教授。一九五四年,他到印度邁索爾大學(University of Mysore)和貝那勒斯印度大學(Benares Hindu University)學習印度哲學和宗教。一九六六年時,他成為哈佛神學院(Harvard Divinity School)訪問教授,一九七二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擔任宗教研究教授。
 
一九八七年退休後,他回到西班牙,在巴賽隆納北部成立「Raimon Panikkar Vivarium Foundation」,致力於文化間(interculture)的研究。
 
潘尼卡一生出版了六十多部著作,三百多篇重要論文。其中,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三位一體與人的宗教經驗》(Trinity and the Religious Experience of Man )、《印度教中未知的基督》( The Unknown Christ of Hinduism )、《吠陀經驗》(Vedic Experience )、《神話、信仰與解釋學》(Myth, Faith, and Hermeneutics )、《文化裁軍》(Cultural Disarmament )、《智慧的居所》(A Dwelling Place of Wisdom )、《看不見的和諧》(Invisible Harmony )、《宇宙─神─人共融的經驗》(The Cosmotheandric Experience )等。他的學術頂峰是在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O年間所作著名的吉福德講座(The Gifford Lecture)(1),該系列講座以《存在的節律》(The Rhythm of Being )之名於二O一O年出版。
 
 
(1) 吉福德講座(The Gifford Lecture)是根據亞當.吉福德(Adam Lord Gifford, 1820-1887) 的遺願及遺產所成立的與自然神學(Natural Theology)有關的系列講座。其設立宗旨在於提升宗教研究,使之也能成為如同自然科學般嚴密的科學研究,其所反映的精神是西方啟蒙運動以降所提倡的「理性」思維。講座於一八八八年起進行至今。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