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知不住,回到當下
道遠乎哉?



禪就在生活中
僧肇是東晉的高僧,為鳩摩羅什門下的著名弟子,被羅什譽為「秦人解空第一」。他所寫的《物不遷論》、《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涅槃無名論》等論著,闡揚般若性空之學,建構中國佛教的中觀哲學的理論體系,對佛教思想在中國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僧肇曾說:「道遠乎哉?觸事而真;聖遠乎哉?體之即神。」整段話的白話語譯是:「道在哪裡?離人很遙遠嗎?你所觸及的任何事物都是道;聖人離人很遙遠嗎?你體悟了大道當下即是。」這段話透露了修行唯有親身體證,才能獲得真實境界的真諦,其貴在實證實修。
 
「道」在哪裡呢?就在千差萬別的事相之中,請仔細去體會,你就可以看見每一事物、每一所緣境都是「道」之所在,「道」不是另外一個東西,它就是在我們生活裡面。
 
「禪」在哪裡呢?它就在生活裡,禪修是使我們靜下心來,如實觀察身心生滅現象的方法,你把生活中的種種提起來,深刻地去體會它,不要排斥任何事物,當你了知包括身心現象的一切諸法都只是因緣而生、因緣而滅,全無實體可以執取時,你就能觸及事相背後的真理,而獲得超越有無、如實地體證萬法的智慧,那麼,你當下就與「道」相遇了。
 
覺知無常,覺知眾生都有佛性
體會一切萬法遷流不住,都在流動之中,無有一個永恆不變的自性,這是「無我」,也因為這樣的流動,所以是「無常」、「苦」、「空」的。《八大人覺經》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要想了脫生死,就要從觀察「無常、苦、空」開始。
 
但是,在談「空」時要特別小心,從勝義諦上來說,牆壁確實是無常、苦、空且無我的;但從世俗諦來看,它仍然是堅實的、具有實體的物質,你可以把牆壁觀空了,但想用腳去踢牆,腳必定會受傷;用頭去碰撞,絕對會頭破血流。
 
實際上,所有的事物都在流動之中,都是無常的。真正不變的,只有我們的佛性。所以,「覺知無常」的功課,不僅要覺知諸法的無常,而且還要覺知我和眾生都有佛性,覺知世間、人、事是不住的,一直在更換。要發掘佛性,就在增長禪定、善心與慈悲,去除覆蔽我們佛性的無明煩惱,佛性自然顯現,所有的修法都建立在此。
 
因為一切遷流不住,所以必須回到當下,而我們的意識不斷紛飛,只有回到當下,才可能輕鬆自在,離修行目標愈來愈近。日常生活中的煩惱何其多,「回到當下」是讓自己不沈浸在煩惱裡的好方法。
 
然而,在講「當下」二字時,也已成為過去了,世間不都一直在流動嗎?我們在流動當中修禪,讓念念都分明,念念回到此時此刻,就是在踐行我們的修行。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