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092 期
2007.12.20
編輯組
佛教與明代社會:20個你不可不知的佛教社會現象佛教的儀式/節日活動
中國明代社會商業繁興,帶動城市多元生活,呈顯不同的士人文化與庶民文化格調。此時佛教的宣揚,不再強調艱深教義,而是凸顯宗教與日常生活結合的密切性,於是產生了士人喜禪、庶民信佛等更為世俗化的佛教樣貌,「20個不可不知」,從民間的歲時節日、休閒娛樂、婚喪喜慶等生活中,看到佛教對中國社會所帶來的深刻影響。
1.節日活動
明代,佛教與社會大眾互動的節日活動,最為重要的是浴佛節及中元節。依其一年的週期分別有:
正月初一到初三:民眾會到寺院燒香答願、祈福拜佛。佛寺僧眾則會在初一舉行供佛齋天的歲朝佛事。
二月十五日:這一天是花朝節。寺院啟建涅槃會,講《孔雀經》,拈香的人紛至沓來。
四月八日:此日是釋迦牟尼佛聖誕,為紀念佛陀聖誕,佛寺舉行浴佛、法會等活動。浴佛方式是用一水盆供奉釋迦牟尼佛誕生像,浸以糖水,全寺僧眾及信眾以香湯浴之,求福祈願。
僧人會以佈置莊嚴的車子,載著佛像巡行街市,稱「行像」。也會鐃鼓迎往富家,用小杓浴佛,提唱偈誦,以化緣財物。
當日來佛寺還有「結緣豆」。一粒豆一句佛號,佛寺給人以豆,表示與佛結緣,受佛保佑。一些家庭人際關係不順的婦女,會來取拿結緣豆,希望通過「結緣」來改善家庭彼此的關係。
二是施浴佛湯。飲浴佛水,可使人更真切體會到佛佑。此日,民間也流行各處旅遊玩耍。
七月十五日:相傳地官赦罪,該神七月十五生,是為「中元」。此日,屠門罷市,家家持齋誦經,上墳祭祖,薦奠祖考。寺裡啟建盂蘭盆會,諷經施食,追薦亡靈。亦有放燈河中,稱為「照冥」,救拔溺死鬼魂。
十二月初八日:俗稱臘八,是佛成道日。佛陀在喝了牧羊女乳糜狀的粥後,才恢復體力,繼續用功終至成道。
所以,臘八這一天,佛寺誦經紀念,並仿效牧羊女的作法,熬粥供佛,施米打齋。而民間大小人家,雜五穀米並諸果煮為粥,互相饋送,稱為「臘八粥兒」。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