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傳承與永續
47 具使命感,造就不凡的人生



缺乏使命感的人生
常聽人家說,現在台灣年輕人是「草莓族」,他們就業的考量是:第一「事少」,第二「錢多」,第三「離家近」。
 
為什麼要「離家近」呢?以前年輕人初入社會就業,總想離家遠一點,不想一天到晚聽父母嘮叨。時下年輕人的想法卻不一樣了,離家近、少租金,能節省生活開銷。反正父母親也管不了,房門一鎖,網路連到全世界,與家人同處於一屋簷下,一牆之隔卻宛如千里之遙,只活在自己的網路世界裡。這樣的人生,大家覺得呢?
 
我們不妨看看佛教史上的高僧大德們,他們所呈現的是怎樣的人生呢?
 
玄奘西天取經
唐代高僧玄奘大師,年少隨兄長出家。人家問他為什麼要出家?他回答要「遠紹如來,近光遺法」,如此地氣魄不凡、志向遠大,令人刮目相看。
 
西元六二九年,玄奘大師不畏艱難,西行求法,途中曾經歷「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只有滿天黃沙滾滾、杳無人煙的荒漠,面臨無滴水可飲的絕境。但是,他始終堅持自己所發的誓願:「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向東土一步生。」一心念著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以無比的毅力,度過廣大無垠的沙漠,最後來到當時的天竺。
 
歷經千辛萬苦,西元六四五年,玄奘大師將六百五十七部佛經帶回到中國。在唐太宗的大力支持下,在長安設立譯經院,一生翻譯的經典合共七十五部,總計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是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而他所寫的《大唐西域記》,記錄了沿途所經各國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宗教習俗等情況,成為研究古印度與中亞地區的重要史料。
 
虛雲護法衛教
近代高僧、禪宗泰斗虛雲老和尚,十九歲至福建鼓山湧泉寺出家,二十歲從妙蓮老和尚受具足戒。他先於後山苦修,後於寺裡擔任各種苦行執事,然後行腳參方,禮天台山融鏡老和尚研習經論、參禪。
 
三十八歲的虛雲離開天台山後,繼續雲遊訪道。一天,他從寧波要到杭州,搭船過江時因船小人多,而與年輕婦女臥舖相連。夜閑人靜,眾人熟睡之際,一女子緊挨著虛雲,他立刻警醒,見那女子卸衣裸體相就,於是默不出聲,急起趺坐、持咒。他出家是為弘法,不為女色,持戒是如此清淨、莊嚴。
 
虛雲老和尚活到一百二十歲,於西元一九五九年圓寂,經歷五帝四朝。他重建名剎,接續禪門五宗法脈,修復禪門祖庭,堅持佛門清規,曾有「片言息兵」、「祈雨息災」、「枯梅開花」等諸多事蹟,一生經歷十難四十八奇。
 
在那風雨飄搖、動盪不安的時代裡,老和尚提供道場收容難民,為了使難民有所安頓,他帶領僧俗砍樹伐木,搭建廟宇,開荒種田,自力更生。以一己年邁之身,為當時廣大無依的眾生點燃一盞明燈。
 
老和尚一生為國為民、護法衛教,如果不是有極強烈的時代使命與佛教興滅繼絕的抱負,豈能如此無我地、大無畏地投入苦難人間的洪流?此情此景,猶如當年佛陀於因地修行時「捨身飼虎」一般,這是對世間的大悲憫啊!
 
由此可知,當你真正熱愛人間,具有恢弘的使命感,便能造就不凡的人生。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