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我」遠一點:剎那中即生即滅
直達涅槃的正道

修習十二因緣的方法是在當下這一刻,因為我們是和心的本身一起運作的。 在反觀時,整個十二因緣在一個剎那中即生即滅。從無明而來的生與滅都是剎那的。 當我們以明來看的時候,所認知到的就是世間的實相,不再是「我」和「我的」。  



也許現在你才開始明白佛陀所強調的:「我教苦與苦的止息,我只教兩件事……此是苦,此是苦的止息。」如果你有這樣的智慧去了解苦,體會苦的止息,那麼你便從無明中解脫了。如果你想揣摩那個境界像什麼,你可以叫它「涅槃,最究竟的安樂」,但「最究竟的安樂」也不盡然是它,對不對?「最究竟的安樂」聽起來好像是興高采烈很興奮,飄飛在空中,證到涅槃後,就浮上到天花板去了。
 
但是這種道是一種證悟,正念與體證。八正道就是修習,修煉、培養這種道,直到能正確地理解真理。我們會愈來愈了解空性、無我、因無所著而得的自在。這份理解,配合日增的平靜與安詳,將影響我們所說的話、所作的事,以及在這世間的生存之道。
 
正見「五蘊」
 
「涅槃」這個字一般被定義為「對五蘊不執取」,意即不再於身心上意識到有一個我。身心包括色、受、想、行、識。我們不再以無明而是以智慧觀察五蘊,我們會發現他們全都是非恆常,令人不滿意的,而且是無我的。當我見滅除時,那種心無所著的境界便是涅槃。身體仍然呼吸著,它並不會神秘地消失掉,不過「這個身體就是我」的不正見卻消失了,將色、受、想、行、識認為是我的不正見全部止息了。自我消融,你找不到任何人,你找不到你自己,因為你就是自己。
 
若將十二因緣放在三世的時間流來觀察,我們視五蘊為從出生開始便是恆常的,這個色、受、想、行與識,從出生起就被視為相續不斷的。但那只是我們的假想—當思惟觀察剎那起的時候,這樣的觀察便都指向心的本身。無論怎麼說,身體並不等於人,它不是「我」或「我的」—過去不是,將來也不是—將身體視為「我」與「我的」,只是一種認知,「我出生了。」也只是自己的認定。
 
從「無明」到「明」的轉變
 
我有一張出生證明書,證明這個身體被生下來。我們將出生證明放在心上並帶著走,我們把自己生命的整個歷程,各種軼事等等都帶著。這些紀錄給了人們,從出生到現在,持續存在的觀念。可是單獨審察認知本身,就顯示出覺知生起了,又滅去了。把我視為恆常的,這種覺知也是剎那性的,它生起了又滅去了。意識亦然,它也是剎那剎那的,傳送出有為世界中可愛的、不可愛的與中性的特性。當人把這些看清楚,就再也不對執取感興趣了;也不再追求快樂,及求來生幸福、美麗、歡樂、平安、或安全。來生還是一種對有為法的執取,所以我們將它放下。五蘊仍然是五蘊,他們是什麼特質,我們就如實地認識其特質。他們全都是非恆常的,令人不滿意的,而且是無我的。
 
凡生起者必然滅去
 
因此,這觀照真理的本來面目—非常直接、非常清晰。從困擾、迷亂、模糊、不安、不穩、不定到確定無疑,無論是什麼,我們不再去挑選自己偏愛那一個,我們只專注於凡生起者必然滅去這個特質。當你透過修煉體會到這個事實,那麼你心中一大堆的糢糊不清就會被如實、一點不差地看清楚了。困惑就是困惑,如此而已,它只是一個法。困惑只是那個片刻的困惑,它並非恆常不變,也不是我,所以過去困惑我們的問題或事物都轉成法。這個轉化不是透過改變因緣,而是透過改變態度,從無明到明。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