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記得你:六可念法
第六可念——修持觀禪以得到智慧

《念可品》 諸比丘!此等,是六可念法。以何為六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於同梵行者中,或顯、或隱,現起慈之身業,是可念法。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於同梵行者中,或顯、或隱,現起慈之語業,是可念法。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於同梵行者中,或顯、或隱,現起慈之意業,是可念法。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於一切法得如法之利養,下於缽中所受之量,如是之利養,皆與有戒同梵行者共受用,無不分而受用,是可念法。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於一切無缺、無隙、無雜、無穢、自在、智者稱讚、無執、能發三摩地之戒,以其戒,或顯、或隱,遵同戒律,與同梵行者共住,是可念法。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於所謂令出離之聖見,令起彼正見而至於苦盡,以其見,或顯、或隱,具同見解,與同梵行者共住,是可念法。 諸比丘!此等六者,是可念法。



「依照聖者的見解或證悟,引領他徹底地滅苦,在僧團公開或私下場合,在同修中他安住在此觀智中。」
 
最後一項則是「慧」,一個人必須像那些已證悟的人般,試著去獲得智慧和體悟。為了如已證悟者般地獲得智慧,你必須努力達到證悟。在證悟的當下所流露的智慧是最好的。為了要得到智慧,你必須修持觀禪。所以,第六項特質─得到智慧,意指練習禪修。
 
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是─引領他徹底地滅苦,這練習會帶領他至苦的徹底寂滅,它將帶領他行動、修行。也只有當如此練習時,這樣的練習才會帶領我們到苦的徹底寂 滅。如果不練習,是無法帶領我們到達苦的寂滅。這是重要的─了解修行是導向苦的寂滅道路的方法,而我們必須練習。如果不練習,就不能期待會從這條路上得到 什麼。
 
聖者的見解或聖解是依修持而來,它必須被理解,而非只是被讀到或聽到。為了要得到智慧─證悟的智慧,我們必須修持觀禪。當人們禪修,他們之間將不會有衝 突。人們喜歡禪修者,即使他們自己不禪修,但他們歡喜別人修習。有很多人自己不禪修,但願意幫助別人禪修,提供禪修者食物、機會等等。而那些練習禪修的 人,更容易親近許多人。若人們練習禪修,他們之間將沒有衝突,會更團結和平,這特質或因素促成社會安寧與和諧。
 
總而言之,我們必須發展這六個特質,並以此創造一個安寧的團體、一個安詳的社會。這些是慈心的三種顯現:分享或布施、好的行為舉止、得到智慧或修持觀禪。這些是帶領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和諧生活的六個方法,而也是這些特質,使得修行者為人們所深記。
 
如果這六項都能修持是最好不過的!若不能修持觀禪,也要修行其他五項;再不行,也應該練習在身、口、意上表現慈心。
 
人們若能修行如此簡單的教導─這些都非常容易懂,且實踐起來不困難─我認為這個世界,會變得比現在更好。若想為這世界做些好事,我們自己就必須修行這些特 質,而且也鼓勵別人修行這些特質。若能繼續不斷地在我們的社會中保持這些特質,將使這個社會轉變得更安寧祥和、無摩擦,且無壓力。每個人至少應該盡一己之 力來修持前三項,然後練習分享、持戒,最終我們必須再練習觀禪,而且試著達到證悟。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