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題未定
慶生



世間人重視慶生,身為弟子的我們,不能免俗地,也將師父的慶生視為大事。
 
不過師父對於「生日」,別有一番選擇。她說:「生日是可以選的。」這令我感到驚訝且敬佩!師父不願意在她的「出生日期」慶生,她選擇在「出家日期」慶生。師父認為:世間共許的出生日,是母難日,何以為慶!出家是另一段生命的出生,是一段「慧命新生」的開始,當以出家紀念日作為慶生的日子。
 
師父是在民國46年農曆8月19日出家,所以,年年配合農曆8月15日中秋佳節,大眾一同賞月、分享修學,以慶祝師父「生日」快樂。
 
民國85年,籌備師父慶生活動的過程,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僧團大眾、佛學院學僧正討論著慶生活動的內容,有人說禮請師父講解《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有人說一起普佛;有人說……。當大眾討論得不亦樂乎之時,竟然聽到師父說:「誰要慶生!」再三地被叩問:「誰要慶生!」駑鈍的我,乍聽之下,妄想著:難道慶生的構思不夠好嗎?難道……不免落入自我懷疑的陷阱。
 
直到那一天,8月15日,天心月圓的日子,大眾為師父慶生之時,師父說:「今天不只是師父的生日,也是在座每一位僧眾的生日。願各位健康、快樂;歡喜自己出家的選擇,找到自己出家以來值得慶祝的一件事。」
 
「人生有很多的關卡,遇到關卡不是問題,發現自己內心的力量,才是值得慶祝的,這才叫做『生』。生不是『成就』,而是面對重重關卡時,這股『生機的力量』,才是最值得慶祝的。我讀著各位所記下出家以來值得慶祝的一件事,我是歡喜的,這就是悟因今年生日要誦的『般若心經』。」
 
回味師父這一席話以及「誰要慶生」的叩問─這正是師父所展現的教導風格。對於弟子們,師父是以同修的立場看待,我們不是小小的徒弟們,這是一種平等、尊重的心境。她相信每一個人都具有突破關卡的力量,允許我們陷入黑暗、泥濘,接受我們翻滾不安、渾噩不定。她重視過程,而非最後的成就,她指引每個人「反聞自性」。這種方式,既不是權威,也不是安撫,也不給予答案。
 
皓月當空,天華灑落大地,亮光柔和而不耀眼,卻是夜行人最溫馨的照明。
 
出家修行,師父、僧團陪伴我走過晦澀的種種因緣,猶如月光天華,淡淡的、清清的,和靜的亮光,一直照引著我的修行之路。讓我日日月月「新生」;生生世世「慶生」;引領我趨向「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的菩提之路。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