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轉或還滅:《正見經》中十二支緣起
知有之四諦



 

 
「有」是生的原因

有三種「有」。這三有就是欲有、色有、無色有。當以「三有」來說明「生」時,我們要知道「生」可以在這三有的不同範疇中。為了讓大家能了解「有」的意涵,我必須引用註解書的解釋來幫助大家了解。
 
註解從二個不同面向說明「有」。第一個稱為「業有」(kammabhava),另一個解釋為「再生有」(upapattibhava),它是一個被動的狀態。此處「有緣生」的「有」(bhava)為業有(因業而投生的存在),業有的業是指能引發投生在三界中存在的業,在這三界中的存在狀態稱之為「再生有」,包含出生、成長、衰老與死亡,這些由於前世業而導致整個存在的被動面。因而說「有緣生」,即是說「業有是生的緣(條件)」,「或業有是再生有的緣(條件)。」
 
三種有與三種界
欲界

為了要讓我們更詳細地了解「有緣生」,即「業有」如何成為生的條件,請參考頁30的表格。表格(頁30)中的這三種界屬於三種業有的形式,是根據能導致再生的不同的界而命名。佛教的宇宙觀將世界分為三種界的存在—欲界、色界、無色界。
 
最低的是欲界。為什麼稱為欲呢?因為此界的主要活動就是感官的欲。欲界中有三惡道,或稱為三惡趣—地獄、餓鬼、畜生。
 
除了三惡道之外,欲界中尚有人、天二道。人道也叫樂地、福地、善趣。有時想想在人道生活也是蠻困難的,為什麼叫福地呢?因為在人道中,我們可以修行。
 
經典中也提到欲界中有六欲天。六欲天眾生所享受的欲樂遠遠比人所享受的更好。他們比人更長壽,也沒有任何疾病,他們的色身更輕,並且能放光。當天人有這麼長的壽命,又過得這麼幸福,他們慢慢地就會失去了苦的感受。因此,佛陀並不認為生到六欲天比人道更好。但佛陀教授佛法時,是同時對人、天說法的,很多六欲天的天神都是佛陀的弟子。
 
色界

在六欲天之上與另一界之間有一個非常清楚的界限,這另一個界即是色界,巴利文為「arūpabhava」。色界中沒有種種的欲樂,色界的眾生可以看到物質,可以聽但沒有聞、嚐的觸受。在色界的主要經驗是深定的樂受。
 
色界又分為四種層次,此四色界地相應於四禪,每一禪定的地又可分為不同的天,其中有一些天是特別讓不還果的聖者投生的。色界天約有十五個天。阿毗達磨的傳統依不同的方式對色界天有不同的分類。我發現《俱舍論》的分類比南傳上座部所分類的數目還多。因此,我們在這裡所用以分別的是一個大概的數目。
 
色界天的壽命遠遠比欲界天,甚至比地獄還來得更長。欲界天的壽命是以天歲來計算,天歲遠比人壽長,而色界天的壽命則是以「劫」來計算的。劫有多長呢?可以透過下列例子來了解。大家也許聽過科學上所謂的「大爆破」。宇宙中有一個很小的物質點在一億五千萬年前爆破,爆破後大量的物質擴張,慢慢地成為我們現在的宇宙世界。根據理論,黑子會持續增加,物質會再慢慢減縮直至物質毀滅。這是一種假設,若將從擴張到收縮這六千億年當成一個生命期,對色界而言,這六千億年也只不過是色界天中最低的一個時間天數,更高的色界天眾生的壽命甚至將近五百大劫之久。
 
無色界

在色界天的最頂端,又有一很堅硬的界線,若要進入必須有更特別的條件。就如同有很強的天神在這裡守護,不易進入。色界天的上面就是無色界天,之所以稱為無色界就是沒有物質的形。投生此界的眾生只有心理的活動,他們只有識、受、想、行蘊,這些生起的心理活動都沒有色蘊的運作為基礎。
 
無色界的主要活動是非常深的禪定狀態。色界的禪定經驗是有喜樂、安樂的禪定,而在無色界,則是與「捨」相應,非常平靜的禪定經驗。無色界可再分為四地,這四地相應於四無色定:空無邊定、識無邊定、無所有定、非想非非想定。然而這並不代表無色界的眾生一直都處於禪定的狀態,他們仍然還會發生其他心理的狀態。但我們可以說:定的狀態是無色界一種非常主要的心理狀態。
 
此界眾生的壽命是非常長的。空無邊處地(最低的無色界地)中,最短的壽命有兩萬大劫,是我們宇宙生命的兩萬倍。再往上一地的識無邊處地有四萬大劫,第三無所有處地有六萬大劫,第四個非想非非想處地有八萬四千大劫。我想會講八萬四千是因為印度人喜歡這樣的數字。不管這些天、地到底有多長多久,眾生的壽命在此終究還是會停止,會滅的。因為一切都是無常。
 
你的時間到了

或許有這麼一位無色界的眾生,他在禪定中可能什麼都聽不到,只是當八萬四千大劫壽命的時間結束時,發現肩膀被輕輕敲了一下,有個聲音在耳邊響起:「猜猜看發生了什麼事?」「我不知道。什麼事呢?」「你的時間到了!」此時投生的門就開了,他們必須投生到另一個道去。當然這是趣味化了,無色界的眾生是沒有色身的。但這也說明了為何佛陀解釋:投生到任何道、任何地都是無常的,都是令人無法滿足的。
 
什麼樣的業有,導致有情會投生到不同的界?什麼樣的「業有」會產生「再生有」?

接著我們再看投生之後的情況,就是所謂「再生有」(upapattibhava)。進入這些存有的狀態(界)就是投生。現在我們來探討什麼樣的業有會投生到哪些相應的界?
 
 
相應欲業的業有

首先,我們先看輪迴最低層次的三惡道,是什麼讓有情投生三惡道呢?就是惡業。十不善業導致有情會投生到三惡道。
 
能導致我們投生到好的七福地是十善行、十善道。投生七福地的善業又叫「有限的善業」,因這些所行的善業是無法達到四禪的善業,它們主要的內容就是十善行。「有限的善業」指的是:不能依此善業而生起深定或觀智。
 
除了這十善行外,有另外其他的善行與功德能使有情投生到人界和六欲天,例如布施或供養佛陀等任何善行,或沒有入禪的禪定。這些有限的禪定和福德能導致有情投生人界或六欲天。
 
相應色界的業有

若有人修習禪定能達到任何一個禪定的位階,而且不是偶爾、剎那能體會到的禪定,他們能穩定於禪定的功夫,出、入、住禪定都能自在,並且能持續地修持,直到他們臨終。(這裡並不是說他們在臨終時,一定要入禪,而是說在他們臨終前,他們還是能夠禪修,而且能經常地入禪。〉這樣的修行者在他們死後,便能任意地投生到色界的任何一個天。他們所投生的天,是相應於他們過去生所熟悉、自在的四禪的某個階位,即四禪中任何一個。
 
相應無色界的業有

也許有種情況是:有些禪修者雖不一定達到那麼深的四禪,但他們可轉修觀禪,再從觀禪轉修無色定。他因此轉修,而得到四無色定之一。這位得到無色定的禪修者,不是只有剎那經驗到無色定,而是能夠自在入、出、住無色定,並在這一生經常經驗到無色定,直到他臨終。這位禪修者在臨終往生後,會根據他生前所修習無色定中相應的層次,而投生到其相應地。他投生的地就是相應於他生前所修四無色定的其中一個定。因此我們可以瞭解,是因無色定的「業有」,而有投生到無色界地的「再生有」。
 
總而言之,每個「業有」的業,是有情投生到相應地的緣、或是因。所以「業有」是「再生有」的緣。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