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
建立正知正見:人生最重要的課題



 
班主任、各位法師、各位同學,阿彌陀佛!
 
今天我要和大家談的是佛學研讀班的宗旨:「實踐佛教正信的生活,以佛法美化人生」。
 
從古到今,人人都希望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但在探求當中,許多人只知道追求財富、名聲、權位或愛情等,以為得到這些就幸福快樂了。可是一旦得到時,人就真的幸福快樂嗎?煩惱就一了百了嗎?其實煩惱仍是層層疊疊,用「苦海萬重波」這句俗諺來說,是最恰當不過了。
 
以四聖諦為指導原則

有人說:「我要趕快修行,才能安心自在。」我要告訴各位,四諦法門是修行最基礎的方法。它告訴我們什麼叫「修」?要修到那裏去?世間有苦有樂,有因有果,對於苦,我們必須先知道它的原因及解除的方法,然後努力實踐,最後才能說:「啊!我得到幸福,我自在了。」這就是四諦法門的步驟。
 
人生的問題最明顯的有生、老、病、死的苦,也有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蘊熾盛等的苦。舉其中一項來說,「老」一定苦嗎?有人說「老」不是苦,但老的確有老的問題,例如身體這部機器一到老就自然不管用,老和病常連在一起,病又和死連在一起。生病需要花錢,需要有人照料,別人的照料若剛好不是自己所需要的,就「苦未了」了!要去除苦就須先明瞭苦的現象,並找出苦的原因,這是建立正確認知的第一步。

放不下執著是不正知

一說到「知」,很多人認為「知」就是專指知識。知識可帶來力量、財富,因此人們拚命地學各種的學科:理化、政治、電腦.... ,但就是不肯認識自己。 其實擁有高學位、高權位,不一定比較沒有憂苦,若放不下執著,仍然是煩惱無盡。相較之下,有許多人因為學佛而認識自己,有知因識果的智慧,大大地減少因執著產生的苦,這就是正知的重要。
 
什麼是放下執著呢?如監察院陳履安院長將公家土地上的住宅還給公家,這是不執不取的好典範;父親的墓地有糾紛,他就將父親的骨灰拿到佛寺供奉,把土地還給所有權人,如此化解因執著衍生的干擾。在中國一般傳統觀念裡,總認為祖先的遺骸骨灰,如能得個好地理、好風水,就可以福蔭子孫。因此,千方百計地買大塊土地埋葬生墳,三年、五年就遷移祖墳,有時事業、家庭不順遂,便在祖墳上大作文章。
 
學佛就是要先清楚子孫賢達,絕不是因為好的地理風水,學著「放下」不必要的執著。此外,更要知道世間那些事是可能解決,那些是不可能解決的。
 
曾經有位女居士對我訴苦,說先生吵著要離婚,我問她為什麼,她說:「我只欠生兒子!」「你都沒有孩子嗎?」她說:「有七、八個女兒啦!但是就欠一個(兒子)來繼承『香爐耳』,所以我就要被休了!」
 
這例子正說明中國傳統文化裡根深蒂固的觀念,七、八個女兒都不能繼承「香爐耳」,只有兒子才可繼承。結果女性沒生兒子,就有被休的命運。更有趣的是,七、八個女兒好像是太太自己生的,與先生無關似的。「太太不能生兒子」,這怎麼是離婚的理由呢?
 
世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每個人都希望命運亨達、子秀妻賢、父母健朗,所有的好因緣都發生在自己身上,奈何世事無常,很難如願,怎麼辦呢?所以學佛就是要學正知正見。換個角度來看待人生,用佛法化解遺憾,才能擁有智慧的人生。

簡化問題是不正知

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是從心(思)發動出來的,因此,思想、觀念都是指使我們說話、行為的動力,有正確的因果觀念,才能作出合宜的行為。而因果現象是多重條件組成的,必先認識這點。
 
可是,一說到因果,有些人卻將人生簡化了,以為只用簡單的條件,就可以成就任何事。就像有些父母忙著工作賺錢,無法時常關照子女,於是儘量拿錢補償子女。但孩子在家缺乏溫暖,又覺得讀書是苦差事,就跑到街頭閒逛、打電動玩具,做「浪蕩囝仔」。他們認為世間為善為惡沒有差別,抱持及時行樂的態度,起初只是到處遊蕩,到後來結群結派,結交「講義氣」的「哥兒們」,說是免費供吃供住,天下豈有如此便宜的事?只好到處惹事生非、為非作歹,最後身繫囹圄,造成個人及家庭的不幸。這也說明了家庭、社會的問題本來就是多重條件互為因果的,絕不是單一條件可成。
 
學佛的人,除了經營事業,維持家庭經濟外,更要多撥點時間關切自己的子女,若以為只用金錢、財物可以買兒女的心,培育出優秀的子女,這是錯誤的觀念,也是在家學佛不得不重視的課題。所以,簡化問題是不正知的。

錯置因果是不正知
 
要有正知正見,須去除錯誤的因果觀念。舉例來說,有位先生生病了,遍求名醫後,病情仍未好轉,苦不堪言,最後去問乩童說是「祖先在地下不安,需要先撿骨頭」,他就去撿骨,再選個好地理風水重新安葬,一切安置就緒後,病痛並未稍減。原來他的病是因為買股票賠錢,內心焦急而病倒,他不針對這原因對治,竟然想藉著安葬祖先的骨頭企求保佑,大家想可能如願嗎?
 
長久以來,台灣民間一直流行問神、筊杯、算命的風氣。孩子夜裡哭鬧不止,就以為犯沖或家裡「不乾淨」,找人驅魔趕鬼,搞得全家人心惶惶。根據專家統計,六合彩玩得愈瘋狂,社會愈動盪不安,算命攤和陰神廟宇將快速增加,原來社會的本質就無常變動,再加上目前正走向民主化、現代化,更加深問題的多元性了。
 
佛法說的因果,是要我們就所發生的現象,找出形成現象的真正原因,如果這個「因」和那個「果」彼此沒有連帶關係,卻想用它來解決現況,那根本不可能!學佛須知因識果,找出根本的原因才能化解困境。
 
相信唯物是不正知

另有一種迷信,如共產黨是唯物論者,認為人活著只有物質生活,不重視人的精神感受,因而往往抹煞人道的照顧。例如千島湖命案,死了三十二人,其中廿四位是台灣同胞,事件發生後,在處理過程中,大陸當局卻以含糊的方式掩蓋過去,令人深感遺憾。世間不可能領「無事牌」,萬一有意外或不幸發生,應讓罹難者家屬瞭解死因,屍體予以妥善處理,安撫親屬的悲慟,這才符合人性。
 
老、病、死的問題永遠存在,我們不僅要照顧生者,也要關切死者,才是盡心。若處理不當,就成荒唐笑劇了。曾經有居士告訴我他岳父往生時,大家為了讓岳父風風光光地離開人間,決議由不同輩份的人出錢請幾輛清涼秀電子琴花車:一輛專門哭爸爸的,由兒子們出錢;一輛專門哭爺爺的,由孫子們出錢;哭哥哥弟弟的那輛,由伯叔們出錢;而幾十人的樂隊排場,大家一起出錢;最後那一副上好檜木製的棺材當然就由岳父自己支出了。於是,他岳父就在眾車、眾人的簇擁下「浩浩蕩蕩赴前程」。
 
這樣熱鬧喧嘩的喪儀場面,不但失去了哀悼、送別的真實心情,反而令人啼笑皆非,備感諷刺。聽說還曾有人在喪儀上請了脫衣清涼秀來表演,等到了亡者入土的時辰,卻找不到家屬,原來大家都跑去看脫衣秀了!
 
中國大陸對千島湖死難者的處理確實抹煞人性,而臺灣喪儀用電子琴花車的排場取代人性中的親情,也是值得深思的。佛教徒要學習簡樸、虔誠,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不要人家這樣做,自己也盲目地作無謂的浪費,要重視心靈的精神生活,這才是正信的佛教徒。

不良的習慣是不正知

不良的習慣也是不正知。我常聽人讚歎學佛的人都少賭博、酗酒、不亂丟垃圾,這真是社會的好現象。除此之外,我覺得還要注意應對進退。
 
現在台灣經濟改善,很多人出國旅遊,聽說有人到大陸旅遊,不知什麼原因被罰十元人民幣,受罰時不僅沒有歉意,反而財大氣粗地掏出一百元說:「喔!十元?一百元讓你罰!」
 
台灣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我們每個人都與有榮焉,因為大家都參與了「打拼」,在日常生活中更應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走出國門,讓人覺得台灣來的觀光客「有夠好、有夠讚」,都能「富而好禮」,才是一個進步社會的好國民。
 
收攝外放的心

有些人每天行事排得滿滿的,時間都給了別人,卻不給自己時間讓身心安靜下來,這也是不好的習慣。一會兒煩惱,一會兒歡喜,心裡老是患得患失,非常痛苦。不但個人煩惱,周遭的人也受池魚之殃。另外有些人心裡無法安寧,就依賴許多應酬、刺激才覺得充實;一旦閒下來,就感到空虛,無所是事,像生病一般。這些都是因為不瞭解人生真正的快樂、幸福,是來自於內心的自在與安寧。因此,不妨留點時間給自己吧!
 
平日我們常用心注意外在事物,卻很少感覺自己的呼吸,除了念佛,嘗試去數一數自己的呼吸,學著迴光返照,心先穩定下來再處理事情。這是一種修養、修定的功夫,也是使自己更有智慧的方法。
 
在瞬息萬變的世間,任誰都無法避免生老病死,惟有修學佛法具正知正見,才能使我們的人生更為安寧、自在、美化。
 
(編者按:本文摘錄開示於安慧學苑佛學研讀班八十三年度「香光行」活動)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