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048 期
1996.12.20
編緝組
神聖與世俗之間
如同大河流過各大洲,孕育人類文明;宗教之河蜿蜒流過世界各地,肥沃了人們的生活,人們從河流中汲取現世利益;順著河流溯源而上,那是神聖的生命原鄉,引領人心靈永恆的回歸。宗教橫跨著世俗與神聖的二面,此二者的分野、連接或是分際與交集,是每個時代的人們所關懷與爭議的問題。
不可否認,宗教的魅力在於它的神聖面,宗教的不可取代也在於此。從人的有限到無限,醜陋到美善,不安到安樂,無常到永恆,痛苦到解脫,生命的由來與生存的意義到死亡的歸向(現世到來生),乃至從對世事的迷惘到對真理的開解,從個體的渺小孤寂到大我、無私....,總之,從世間的不圓滿到出世間的圓滿,個體的改善及群體的改善都在宗教關心的範圍內。宗教帶領人穿越世俗,走向神聖,所以我們可以說:宗教其實就是一種究極的「超越」,不論是物質層面或精神層面,超越現況是人的天性,「人心不死,宗教不死」,只要人想超越的特質不變,宗教永遠會被建構在世間,以不同的形式出現、流傳以及被驗證。無怪乎宗教學家會說:「只有一種宗教,那就是全人類的宗教。」
人對宗教的信仰,便是基於世俗面向神聖面的仰望,希望能與神聖面溝通、對話,而這些常透過儀式來進行。儀式往往是群體的,宗教體驗卻是個獨的,這種個獨的體驗,再經過宣揚,引起此世、此地乃至後世、他方的共鳴,這或許就是宗教歷經久遠,仍顛撲不破的重要存在因素。
本期專輯「與宗教對話──宗教研究方法(下)」將繼續刊登美國哈佛大學神學博士蔡彥仁教授,今年於香光尼眾佛學院授課的部分講稿,帶領讀者從宗教現象、宗教心理來認識宗教的本質。此外,也將介紹目前世界上不同宗教間的對話情況,以及中國宗教研究備受忽視的原因,並提出改進之道。
在地球上,宗教與宗教的對話將繼續發生,人與宗教的對話也會一直存在,要對話些什麼?該如何對話?禪宗說:「不與萬法同侶,不與千聖同步,自己的心,道一句出來!」這是何等的反思與超越啊!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