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載悠悠話桑奇



 
二OO一年,在世人的震驚、惋惜聲中,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遭塔利班政權摧毀,世界最高的石雕立佛,剎時灰飛湮滅;二OO二年,中國大陸法門寺佛指舍利來台供奉,群眾夾道恭迎,瞻仰人潮絡繹不絕……。
 
被毀的巴米揚大佛,興建之時,該地是佛教中心,也是絲路各種族文化薈萃之地;而受兩岸恭敬保護的佛指舍利,卻曾歷經會昌法難、文化大革命等被毀滅的危機……。全世界佛教遺蹟的「命運」幾乎都是如此—被興建、推崇,被摧毀、重建。
 
時局的流轉、人心的丕變,與經歷歲月風霜、見證史實的遺蹟,形成強烈對比。
 
印度桑奇佛塔,也同樣面臨了幾度興亡。西元前三世紀,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建造磚塔,供奉佛陀舍利;之後各王朝陸續擴建,至西元七世紀,桑奇開始出現大量僧 院、塔寺;西元十三世紀,回教入侵印度,桑奇沒於荒煙蔓草之間,徹底被人遺忘。直至西元一八一八年才被英軍發現,重現世間;接著,又面臨尋寶人與盜墓者的 無情挖掘。
 
一八五一年,考古學家康寧漢,以及一九一二年另一位考古學家馬歇爾,分別以專業的方式調查,作成詳細紀錄,後者還建立桑奇遺蹟博物館。一九八九年,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將桑奇列為世界遺產。至此,人們終於開始正視這座全世界現存最古老、最壯觀、保存最完整的佛塔遺蹟。而這距離最初阿育王建塔,已將近二千三百多 年了。
 
雄才偉略、護佛建塔的阿育王,遠去了;虎視眈眈、恣意挖掘的尋寶人、盜墓者,遠去了;揮汗考察、埋首紀錄的考古學家,也遠去了……,所有踩踏過的足跡,都消失在時空的洪流中,而桑奇留存了下來。
 
今日的我們,看到了桑奇中豐富的文化資產:那生動的雕刻,記錄了佛陀的生平與本生故事、印度庶民的生活;僧院、塔寺則說明了僧侶們的修行生活,以及當時佛教的興盛情況;於二塔、三塔中所找到的舍利,更證明了佛陀與弟子的真實存在。
 
同時,我們從桑奇的建築與雕刻中,也得以窺見東西方工藝的完美融合,以及印度本土美學的藝術傳承。更重要的是,桑奇雕刻中以各種象徵符號代表佛陀的藝術表 現,記錄了早期「不立佛身像」時代的歷史。桑奇的存在與影響,已超越了宗教及地域,它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一如佛指舍利與巴米揚大佛。
 
面對這樣珍貴的古文明寶藏,你想扮演那個角色呢?一個不遠千里前去參訪的旅人?一個虔誠尋找佛教遺蹟的信徒?一個想了解建築、雕刻的研究者?不論是誰,我 們都有責任珍惜、保護這個文化遺產。祈願在物換星移、白雲千載後,後代的人們仍能欣賞到桑奇佛塔之美,從中認識佛陀與佛法,啟發生命的自覺,邁向覺悟之 路。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