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心的黑暗:禪修心鑰
以正念劍,退十魔軍:第八魔軍:傲慢不知恩



在克服疑惑之後,行者會開始了解一些佛法,不幸的是,魔羅的第八支軍隊以我慢與忘恩負義的型態,正整軍待發。當行者開始在禪修之中經驗到喜悅、狂喜、歡欣 與其他有趣的事時,我慢便會生起。此時他們也許會好奇,老師是否已實際達到這不可思議的階段,其他行者是否與他們一樣努力練習等。
 
我慢最常發生在慧生起的階段,當行者注意到現象剎那生滅時,那是完全處於當下的不可思議的經驗,當正念之光照在所緣上時,就可在每個當下看到它們如何生 滅。在這個特別的階段,許多煩惱會生起,它們特別被稱為「觀染」(vipassanA kilesas)(1)。由於這些煩惱會成為有害的障礙,對行者而言,很重要的是要清楚地了解它們。經典告訴我們,慢(mAna)的特相是熱情洋溢的精進 —─極大的熱誠與熱情。洋溢著精進,並充滿著自我中心與自我讚美的想法,例如:「我多棒啊!無人可以與我相提並論!」
 
我慢的一個顯著特徵是頑強與剛硬,心頑固自大,就如剛剛吞下其他生物的巨蟒,我慢的這種特徵,也會表現為身體與姿勢的緊張。它的受害者會有大頭與僵硬的脖子,因而可能會發現他很難謙恭地對人鞠躬。
 
〔忘記他人的幫助〕
 
我慢實際上是種可怕的心態,它會摧毀感激,讓人很難承認自己欠人任何恩惠,不但忘記他人過去對自己所做的善行,還輕視他們,詆毀他們的功德。不僅如此,還會主動隱瞞他人的美德,讓他們不受尊敬。這種對待恩人的態度是我慢的第二種型態,第一種則是剛硬。
 
在我們的生命之中有許多恩人,特別是在孩提與年少時代,例如,雙親在我們無助時,給我們愛、教育與其他生活所需;老師教導我們知識;在我們陷入麻煩時,朋 友給予幫助。記得那些曾幫助我們的人的恩情,會覺得謙虛與感恩,且會希望有機會可以回報。正是這個平和的狀態,能打敗第八魔軍。
 
然而,不承認過去曾受他人恩惠的人十分常見。也許某位在家人發現自己有困難,而有個慈悲的朋友給予幫助,幸虧獲得此幫助,那人設法改善他的情況,但他後來 卻絲毫不表示感謝,也許甚至反過來對恩人說些刺耳的話:「你曾經為我做過什麼嗎?」這種舉止在這世界上十分常見。
 
即使比丘也會變得自大,覺得他僅僅因為自己的努力,就成為一位有名望且受歡迎的老師。他忘了指導者與老師—─他們可能從他成為沙彌的孩提時,就開始幫助他 了。教他讀經、提供生活所需、指導禪修、給他忠告,以及在適當的時機責備他。因此,他可以長大成為一位負責任、有教養且有禮貌的年輕比丘。
 
到了可以獨立時,這位比丘可能展露極高的天賦。他開示的佛法精彩又淺顯易懂,人們尊敬他,送他許多禮物,還邀請他到很遠的地方弘法。這位比丘抵達生命的高 峰,開紿變得相當自大。也許有一天,他年長的老師來跟他說:「恭禧!從你還是個小沙彌時,我就一直看顧著你,在很多方面幫助你,現在看到你做得這麼好,真 是打從心裡開心。」這位年輕比丘不耐煩地回答:「你幫過我什麼?我為此非常努力呢!」
 
問題也會發生在佛法家庭,就如同發生在其他任何家庭。在任何家庭裡,應該要以一種積極、愛與慈悲的態度,來面對需要解決的困難。假如全世界的家庭成員都以愛與慈悲相聚在一起,而且當意見不合時,能相互體諒,想像這樣會如何?
 
世界上有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許不是很有效,但不幸地,卻非常普及。例如,家人不從友誼與愛直接行動,卻可能開始公然揭露家醜、輕蔑其他家人,直接或間接地批評他們的個性或品德。
 
在對其他家人惡言羞辱與責難之前,應該要先考慮一下自己的心態與狀況。責難、誹謗與輕蔑別人的傾向是我慢的一種狀態,經典以比喻來說明。例如,一個被激怒 的人抓起一把糞便,丟擲到對手身上,在弄髒對手之前,他已先弄髒了自己。因此,如果有什麼事我們並不贊同時,請試著以寬厚的精神,練習耐心與寬恕。
 
想像一位旅人正走在漫長且艱鉅的旅程,在一個炎熱的日子裡,他經過路旁一棵枝葉繁茂,有著清涼遮蔭的樹。旅人非常高興,躺在樹下,想好好睡個午覺,如果旅人在他離開之前砍倒這棵樹,這就是經典所謂的忘恩負義,這種人無法了解朋友所展現的善意。
 
我們有責任去做更多事,而不只是避免去「砍倒」恩人。真的,在這世上有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回報那些曾幫助過自己的人,如果至少還記得他們的善行,那麼仍然 可以稱得上是個好心腸的人。假如能找到方法來報恩,當然應該要這麼做,不論恩人是否比我們善良,或是個流氓,或與我們的德行相當,都無關緊要。他之所以成 為恩人,唯一的必要條件是他在過去曾經幫助過我們。
 
從前有個人很努力工作,來扶養他的母親,結果她不斷與男人發生關係。她試著隱瞞兒子,但最後一些愛說長道短的村民向他揭發她的行為,他回答說:「走開,朋友!只要我媽媽快樂,不論她選擇做什麼都好,我唯一的責任是工作與扶養她。」
 
這是位非常聰明的年輕人,他了解自己責任的界線—─報恩,報答母親生養他的恩情。除此之外,母親的行為是她自己的事。
 
這個人是世上兩種珍奇的人之一。第一種珍奇的人是施恩者—─仁慈、親切,為了崇高原因而幫助他人。佛陀即是這種人,不遺餘力地幫助人們從他們自己痛苦的輪 迴中解脫。我們應當感念佛陀,甚至考慮勤奮修行,以作為回報。第二種珍奇的人是感恩者—─對曾經為他做過好事的人表示感激,並在時機成熟時努力回報。
 
我希望你成為兩種珍奇兼備的人,並且不要屈服於魔羅的第八支軍隊。
 
【註釋】
(1) 觀染(vipassanA kilesas):觀的煩惱,主要在觀「法」快速生滅的階段出現,此時會生起極大的喜悅與快樂。觀染是由執取「觀」所產生的愉悅經驗所組成,若未完全地覺知,行者就會執取它們。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