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087 期
2006.09.20
菩提長老 講 / 釋自鼐 譯 / 編輯組 整理 / 蔡志忠 插圖
流轉或還滅:《正見經》中十二支緣起知識之四諦
識為名色的緣
我們再進一步回溯到名色的緣,在經文中,舍利弗問:「什麼是名色?什麼是名色的集?什麼是名色的滅?什麼是名色滅之道?」舍利弗接著作了解釋:因為有「識」的生起所以有「名色」的生起,「識」為「名色」特別的緣。
然而「識」如何成為名色的緣?在經文中分析了什麼是識(六識),卻沒有明確解釋「識」如何成為名色的緣。
識啟動胚胎的發展
在《長部.大因緣經》中,詳細地解釋了:什麼是「識」及「識」如何成為名色的緣。在這部經中佛陀對阿難陀尊者提到:如果「識」沒有投生母胎,就沒有「名色」在母胎中形成。如果「識」在母胎中被中斷的話,就不可能有「名色」的發展;或者說有個小男嬰或小女嬰的「識」被外力終止,那麼他的「名色」也不可能再成長。
我們必須了解,是「識」啟動了胚胎的發展,而這個「識」是來自於剛死不久的某個有情。這個「識」並非靈魂也不是一個不變的實體,而是不斷地變化與生滅。
那麼投胎所指為何?投胎就是「有分心」從一個過世的有情投生到母胎中,開始了一個新的生命,這就是「受孕」。當「識」與受精卵結合時便稱為受孕,這新的受精卵就是「色」,也就是新生命的身體。
胚胎「名色法」的運作與發展
而當「識」與新的胚胎連結後,觸、作意、受、想、思就依其生起,這就叫做「名法」。所以,當受孕(意即在非常早期的生命)後,這胚胎就已經具有心理功能。即使是只有幾個細胞的胚胎,也就已經具有些許的感受,例如剎那的快樂、痛苦的「受」等,或許也會對外在環境有一些「想」,一些「思」的作用,即意志作用,想繼續活下去。可能也會有一些伴隨著經驗產生的「作意」心所的作用。這些心所就是「名法」。當識與胚胎結合時,名色就會生起。在母胎九個月的胚胎發育期中,「識」持續扮演著整個發育過程中的重要角色,只要有「識」在,「名法」與「色法」就會生起,於是,這胚胎的受精卵細胞就會展開分化、成長、發育,慢慢成為一個小嬰孩。
現代生理學的解釋
接著我以現代生理學的角度解釋。當胚胎漸漸發展,複雜的腦神經系統就會發展出來,以維持生理的功能。「識」也會隨著這複雜的系統發展出來,其本身會更完整、成熟。例如,我們聽過肚子中的胎兒會對不同的音樂有不同的感應,也會對不同的語言有所反應,如對溫柔或兇惡的言語等有不同反應。當這個胎兒出生後,一生中只要有「識」的作用,名法與色法就會有功能。由於現在生起的「識」,讓身體保持是活的狀態。如果沒有「識」,雖然這個身體可以稱為色法,但它再也不是「名色」中的「色」法。沒有識的色法只是物質,就像桌子、杯子一樣是沒有生命的。「識」支持著色法持續活著的肉體狀態,也支持著所有的名法—觸、作意等的作用。因此,可以總結地說:識是名色的依止緣。
在第一剎那的投生,「識」即成為這期生命名色法的緣。或許有人問:為什麼「有分識」會在這特定的因緣當中投生?為什麼「有分識」會在某一特定的「界」中生起?為什麼這「有分識」會被引導投生到某個特定的家庭呢?為什麼這「有分」會具有某些特定的潛能,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才能、個性、天賦?這答案就在接下來的說明。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