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擺渡:虛雲老和尚與親師友的互動
洞庭波送一僧來



 

虛雲:「您不是『洞庭波送一僧來』的寄禪嗎?」
 
寄禪:「那不過是一時的戲筆,倒讓您老見笑了──您老是來主持燃指儀式的嗎?」
 
虛雲:「我是來參加儀式的。我母親為了我難產而死,我又違背父親的意思而出家。父母恩重無以為報,所以想以燃指的功德超薦雙親。」
 
寄禪:「27歲那年,我曾為求國泰民安、佛法昌隆而燃了兩指。燃指是有危險的。您老已過半百,還是不要冒險,讓我來替您燃一指回向給您老的雙親!」
 
虛雲:「心領了!吾意已決。就算為此而死也決不退卻。」
 
燃指前,虛雲重病,無法自己起身行走,由寄禪等人輪流攙扶著上大殿禮佛拜懺。但燃指後,竟不藥而癒。
 
寄禪:「真是奇蹟,您老竟然健步如飛。手指恢復得如何?」
 
虛雲:「阿彌陀佛,已不疼痛也不流血了。」
 
寄禪:「阿彌陀佛!」
 
虛雲:「既已燃指供佛,今後身家性命交付佛陀,為了興盛佛法,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寄禪:「善哉!善哉!」
 
十多年後,虛雲接到寄禪的來信,說政府要寺院提交寺產。希望他能一同北上請願。隔年虛雲與寄禪一同赴京。
 
虛雲:「寄禪,我們分頭進行吧!我和肅親王有過一面之雅,可以請他幫忙。您去找您的文友,設法造成輿論。」
 
經過眾人努力,朝廷下令保護僧眾產業。
 
然而清廷不久滅亡,不少人以為佛法無用。毀寺逐僧、沒收寺產之論興起。虛雲和寄禪先到南京和孫中山晤談,孫先生同意保護宗教活動。但不久北洋政府成立,大權主要在北方袁世凱手上,必須北上去請願。
 
虛雲:「袁世凱跟孫先生截然不同,此行可能不會太順利。寄禪您身體微恙,旅途勞頓,還是留在南方主持大局,由我北上即可。」
 
寄禪:「當年我們發願要為教忘軀,怎可退縮?您老已逾古稀,還如此勇往直前,我這點小病算什麼呢?」
 
兩人便一同進京。
 
寄禪:「我的弟子道階現為法源寺住持,他認識內務部禮俗司長。為爭取時間,我先去見司長;您老設法見袁世凱,我們分頭進行。」
 
虛雲東奔西走,透過種種管道,希望能見到袁世凱。剛有些眉目,卻聽說寄禪往生,虛雲便趕去探視。
 
寄禪的弟子道階正在助念,虛雲也加入助念行列。不久另一班來輪替。
 
虛雲:「不太順利是嗎?」
 
道階:「師父跟北京政府的禮俗司司長杜關談判,要求政府下令各地禁止侵佔寺產,話不投機,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司長說
 
了句:『和尚是個什麼東西!』揮手就摑了師父一掌。
 
受了這樣的凌辱,師父回來後,沒講話也沒生氣,一直念阿彌陀佛,晚上就往生了。」
 
道階又說:「師父的後事我會打理,您老還有重要任務,別太掛心了。」
 
虛雲:「寄禪是以死勸諫。他的後事,我還是要參與的。請稍待我忙完後,再將靈柩運回上海。」
 
虛雲不久見著了袁世凱,也獲允許保障宗教自由。袁世凱想將虛雲留在北京,爭取全國佛教徒的支持。虛雲看出袁世凱的野心,以必須親自將寄禪靈柩運回為由婉拒。
 
虛雲一路伴著靈柩,想到雖然向來天各一方,但兩人都修持頭陀苦行,心中已將對方視為知己。這回從南到北,一路討論佛教的未來,辦佛學院培育僧材是兩人的共識。而今由北返南,卻痛失道友。像寄禪這般既具有才情,詩名遠揚,士林仰重;又有愛國思想、護教熱忱,正直敢言的僧人,可謂不世之材。如今哲人已萎,面對多難的國家,混亂的世局,虛雲只覺肩上的擔子更沉重了。虛雲立誓:「為多難的國家,艱困的佛教奮鬥,無畏無懼,直到倒下的那刻為止。」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