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泥叢林裡禪修
禪修對現代人的幫助

修行是一連串累積的過程,也是一種生活態度。讓禪修成為生活的習慣。保持正念覺知,不斷回到當下自我覺察。



現代人生活在高壓力之下,如果每天能安排一個時段練習禪修,即能維護身心的平靜安穩。因而在緊張焦慮時,便能得力地運用平日熟習的禪修方法,當下快速地使情緒平緩下來。另外,培養禪修的習慣,有助於在匆忙當中保持冷靜;也就是禪修時所培養的觀照能力,幫助人們在平日瞬息萬變中,既敏銳又能冷靜觀察。如此則有較高抗壓力、自信、活力與效率。以慈心禪為例,它也能幫助現代人,在高壓冷漠的人際當中,藉由慈心的培育,使人際互動更為和諧、快樂、富有同理心,也樂於助人。
 
與坊間課程的不同
坊間的靜心或靜坐課程很多,就本質來說,佛教的禪修,主要在引導人們直接實踐滅除苦惱的方法,意思是:在禪修時,人們就處於轉化煩惱的實踐與體驗的狀態。禪修時,透過正念培養禪定的專注力,然後可增益觀禪的修習,在一份全然開放的觀照下,時時保持覺察與清醒。禪修者時時刻刻都知道自己的身心正在發生的事情,帶著這份覺察,智慧便從中升起。
 
具體地說,佛教的禪修與眾不同的最大特色,便是佛陀教導「苦、集、滅、道」的基本架構。在這個架構之下,禪修培育出一個重要的洞察力——體會到生命不可能永遠保持原狀,在呼吸過程中,沒有固定不變的自我主宰與支配;於是明白了這個世間是緣起的,人我之間是相互關聯的。
 
這樣的觀照能力,運用到生活層面時,提供了極佳的參照價值。首先禪修帶給人們內心的平靜及清明的智慧,將有助於看清自己。其次,當面臨困境時,透過不斷地正念觀照當下,將能正確地看到形成自己和他人苦惱的原因。明白苦的原因時,為自己解除苦惱的方法便顯而易見了。因為當我們重新檢視自己所遭遇的困難時,漸漸就能體會到身心世界無一刻不在變化中,所以便能學習以開放的態度接受各種無常,因而不再受困於種種煩惱。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