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明代社會:20個你不可不知的佛教社會現象
佛教與社會的關係/寺院社會功能



16.寺院社會功能

公益活動

寺院參與鋪路造橋、救災濟貧,並提供住宿服務。如明武宗南巡之時,當時從駕者數千人,「僧房家家佔滿,殊無措足地。」明末政治不穩,許多官吏南遷,但又沒有足夠的官舍,寺院也成了官吏們的安家之處,如當時南京天界寺是「明季多為官寓」。
 
而那些貧苦百姓居住無屋,佛寺也常常提供住房、齋飯等社會公益救濟。
 
提供讀書講學場所

寺院環境清幽潔淨,是士人讀書、講學的好處所。寺院有多餘的空房往往出租,供人寄住讀書或講學,如柳詒徵先生說:「明儒講學之所,自書院之外,復有寺、觀、祠宇之集會,月有定期,以相砥礪。」士人進入寺院,向僧人請教佛學,將佛法融入自己的思想,是佛教影響士人的一個管道。
 
寺院也是僧人、士人文化的創作基地,寺院裡有飽學的僧人、壯麗殿堂,更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寺院屢次興廢,歷代文學家、藝術家曾在寺院裡發生膾炙人口的軼聞,也創發許多文學藝術的作品,這些都題留或保存於寺院。
 
許多人巡禮聖地、探訪遺蹤而踏入寺院,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宗教活動及人文參訪之處

寺院不但是僧人修行和生活的場所,同時也是社會大眾表達宗教情意的地方。明朝時,民眾到寺院禮佛、聽法、參加法會。而許多名山古剎不僅山景秀麗,殿堂像設巍然壯麗,匾楹書法、碑銘摹刻、卷軸條幅,不乏名家之作;帛畫壁畫、佛像雕塑、亭榭造景等精湛雅緻,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吸引許多文人、縉紳、民眾前往參訪遊冶。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