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138 期
2020.09.20
釋悟因
悟因法師講《妙法蓮華經》:方便品(上)‹ 14 › 發揚自己的佛性
【經文】
「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舍利弗!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如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
「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若遇餘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唯一佛乘!」
【講釋】
聲聞、緣覺、菩薩,這叫「三乘」,雖然眾生根性各有不同,但根性是可以追求,可以開發的。
佛教的修學,重在佛性,尤其《法華經》一直在貫徹「一佛乘法」,條條大道都是成佛之道,成佛是所有的佛法修學最根本的追尋。
《法華經》講一佛乘,追求的是什麼?前提還是要處理煩惱。
或許有人覺得,自己斷煩惱、了生死比較重要,如果自己沒先做到,怎能去度眾生呢?可是有的人,一方面幫助人,同時也完成修道,這樣才是人間真正的道路,這才是「一佛乘」。
有什麼想法 就感召什麼因緣
有位居士家裡娶了媳婦,倆人交往十年,但婚後女方因為生活習慣不同,受不了,才三個月夫妻倆就吵著要離婚,起因竟是先生回家脫襪子,從不翻正面。這只是舉例,更多的是先生在家中的優越感,由於母親的縱容,才有這種習性。
先生的母親好不容易終於從媳婦熬成婆,她十分不平地跟我說:「怎麼會有這樣的媳婦,我以前可以忍受,為什麼她不行?」
我說:「做婆婆不能說這種話,要支持媳婦,要求兒子把襪子翻正面。離婚不一定是解決的辦法,離婚後又再婚,失敗不一定是成功之母哦,因為再換個伴,可能又跑出新的問題。」
這些事情都只是舉例而已,每個家庭中,能和諧和睦,其實是一大學問,例如小倆口連擠牙膏也可以吵。我們知道,這不是什麼大事,沒必要夫妻倆鬧到幾個家庭都糾結在一塊。怎麼辦?我說:「這只是轉個念而已。」轉念,事情就解決了。
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會感召什麼樣的因緣,這叫磁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磁場,遇到不如意,不要難過抱怨,先靜下心來,反觀自己的相應法。如果還是不明白箇中原由,就先靜下心來觀呼吸,心靜下就聽得到,這是相應的。
誰綁住你?
我們在煩惱的苦海裡修行,修行就在遇到困難的問題點轉身。
禪宗有段公案。禪宗四祖道信還是沙彌的時候,向師父三祖僧璨請法:「請和尚慈悲教導解脫的法門。」僧璨問:「誰綁住你?」道信:「沒有人綁我。」「那為什麼還要求解脫的法門呢?」(1)
「誰綁住你?」大家參一下這公案:誰綁了你?你腳沒被綁,手也沒被綁,你哪裡被綁住?是自己綁了自己嗎?是心綁了你嗎?心是你的,又不是別人的,誰綁了你呢?
每個人性格不相同,眾生的欲念、知見也不一樣,父與父諍、子與子諍,永遠可以「諍」下去,到最後竟然忘記:自己有佛性,有佛知見。
沒有往內看自己的知見,常常用混亂的心思往外看,也就常感覺世事不如己意。《法華經》一直提示我們:你在哪裡沉淪煩惱,哪裡讓你感到最苦,你就在那個地方轉身,當下便能體證《心經》所說:「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
(1)《景德傳燈錄》卷3:「僧璨大師者,不知何許人也。初以白衣謁二祖,既受度傳法,隱於舒州之皖公山。屬後周武帝破滅佛法,師往來太湖縣司空山,居無常處,積十餘載,時人無能知者。至隋開皇十二年壬子歲,有沙彌道信,年始十四,來禮師曰:『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師曰:『誰縛汝?』曰:『無人縛。』師曰:『何更求解脫乎?』信於言下大悟,服勞九載,後於吉州受戒,侍奉尤謹。師屢試以玄微,知其緣熟,乃付衣法。偈曰:『華種雖因地,從地種華生。若無人下種,華地盡無生。』」(《大正藏》冊51,第2076 號,頁221 下14-25。)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