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十個入門
什麼是《 法華經》?

《妙法蓮華經》的妙是什麼意思?《法華經》為何稱作「經中之王」? 上哪兒查詢《法華經》的相關資料? 十個入門讓您找到認識《法華經》的下手處。



《妙法蓮華經》的經名是什麼意思?

 
《妙法蓮華經》,梵文為Saddharma-puNDarIka sUtra(「Saddharma」竺法護譯為「正法」,鳩摩羅什譯為「妙法」。「puNDarIka」原指白蓮花,漢譯「蓮華」。「sUtra」為 經),竺法護譯為《正法華經》,鳩摩羅什譯為《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妙法華經》,本經是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靈鷲山上所說,為大乘初期經典 之一。
 
本經素有「諸經之王」、「諸經中寶」之稱,兼具宗教性、哲理性與實踐性,不僅內容豐富、譯文優美,且具濃厚文學色彩,是廣為人所尊崇及信奉的經典。
 
「妙法」,指微妙、究竟、圓滿、正確的法,即佛所說法微妙無上,是佛所自證不可思議難得的真理。「蓮華」,以蓮華喻經典的潔白清淨完整。若眾生從煩惱出 離,則如蓮華出污泥而不染般,譬喻不可思議的法。「經」是「契經」,表本經上契諸佛之心,下契眾生的根機。此部經以蓮華為名,象徵《法華經》含具深遠的妙 理,在多惱濁世之中,不為世俗所染。
 

《法華經》有幾種版本?

 
《法華經》的漢譯本有六種,梵文原典有三種傳本(尼泊爾本、娑夷水本、中亞本,此依發現的地域而分類),另有西藏譯本。其中漢譯本現存於藏經的僅有三種,以下依其譯出先後分別列出。
 
1.西晉.竺法護/《正法華經》(10卷,27品)/約西元286年譯出/見大正藏No.263/為最早譯本,亦最詳密。
 
2.姚秦.鳩摩羅什/《妙法蓮華經》(7卷,28品)/約西元406年譯出/見大正藏No.262/採意譯、最簡約、流傳最廣、且比其他譯本多一品。
 
3.隋.闍那崛多與達摩笈多合譯/《添品法華經》(7卷,27品)/譯出年代約西元601年/見大正藏No.264
 
本經形成之初並非如現今28品的形式,而是簡單的經,之後才再陸續增添,直至西元一世紀前後才成立現在的形式(龍樹菩薩於西元150-250的著作《中 論》、《大智度論》已引用本經文義)。本文將就鳩摩羅什的譯本《妙法蓮華經》(以下簡稱《法華經》)做介紹,經典全文約七萬餘字。
 

 

《法華經》在說什麼?

 
世尊出世的目的,在開、示、悟、入眾生遠離苦惱,走向解脫的成佛的知見。本經正是宣說究竟圓滿的佛境及法界實相。以下分別概述本經要旨:
 
三乘歸一
 
本經的基本思想為「開權顯實」、「會三歸一」,開啟權巧方便的緣起實相,以顯現如來所宣說的法性實相,亦即開展佛陀濟度眾生的大慈悲心,顯現諸佛證悟實相 的微妙智慧,而其目的在「會三歸一」。佛為教導眾生,曾開設三種方便教法,即聲聞乘、緣覺乘和菩薩乘,但這些都是方便教法,其實只有一「佛乘」,目的皆在 令眾生成佛。因此,本經開啟了「回小向大」的門徑,為令眾生成佛而示現種種方便門。
 
開示諸法實相
 
諸佛的智慧即是瞭解「諸法實相」的道理,《法華經》中以「十如是」,即「如是性、如是相、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的概念來詮釋諸佛境界。
 
如來久遠成佛
 
本經一再強調:佛陀成佛以來無量無邊劫,恆常以種種方便隨類教化,常住不滅。即佛陀的應化身有壽命長短,但佛陀的法身是長遠的,象徵佛在時間上、空間上的無限性。所以,成佛之道在於菩薩道的實踐,為眾生揭示了真實解悟生命的宗教之道。
 
眾生皆可成佛
 
經中教示「人人都能成佛」的思想,眾生生命是平等的,無論是二乘人、女人,甚至是惡人,只要有自覺使命,為眾生的幸福而努力弘法,就可以得到成佛的授記,都有能力成為一個圓滿覺悟的佛。
 
由信成佛
 
佛陀開示各種方便法門,若眾生能夠信解,必可疾成佛道。如供養舍利、建塔築廟、莊嚴佛像、或歌唄讚頌佛德,乃至以花供佛,一禮拜、一合掌、一稱佛號,甚或一念隨喜,都能長養善根,增長福慧,共成佛道。
 
菩薩思想
 
菩薩意識的確立與覺醒。本經以五種法師、弘經三軌、四安樂行來說明菩薩的實踐方法,確立菩薩道是久遠無盡的實踐,教示久遠菩薩的修持方法。
 

 

《法華經》各品概介

 
《法華經》前十四品智者大師稱「跡門」,指久遠前本佛為教化眾生說種種方便法,後十四品稱「本門」,廣述久遠前成道的佛(本佛)所說的法。以下概述各品的大意:
 
序品第一
 
世尊在耆闍崛山(即靈鷲山)先說《無量義經》後,即入三昧示現種種瑞相,彌勒菩薩啟問,文殊菩薩答過去諸佛欲宣說《法華經》前,必現此瑞相。
 
方便品第二
 
是本經的重要核心思想,主張一佛乘思想,是「跡門」中的正宗分,與「本門」的正宗分〈如來壽量品〉相對,形成本經的兩大中心。
 
世尊對舍利弗說諸佛的智慧是究竟了知實相—十如是,依此教法可使二乘人入佛道。舍利弗起疑,代眾請法,與會五千增上慢者退席。之後,世尊宣說諸佛出世的「一大事因緣」,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本意在「一佛乘」,「三乘教」是方便說。
 
譬喻品第三
 
從本品到第九品皆依〈方便品〉進一步以「譬喻」及「因緣」等方式說明,使上中下根的聲聞弟子瞭解佛意。
 
世尊為舍利弗授記。亦為中根的四大聲聞說法,佛以三車(羊車、鹿車、牛車)譬喻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乃方便教說,誘引眾生出娑婆世界的火宅。
 
信解品第四
 
四大聲聞弟子以「長者窮子」譬喻確定自己的理解。世尊為中根四大聲聞弟子授記當來成佛,最後導出「於一乘道,隨宜說三」的結論。
 
藥草喻品第五
 
世尊認可了迦葉等弟子的信解,又為他們解說了「三草二木」(人天、二乘譬三草;上、下根的菩薩譬二木)的譬喻,佛說法因根性而有三乘之別,最終是一佛乘。
 
授記品第六
 
由於摩訶迦葉、須菩提、迦旃延、目犍連等四大聲聞已能正確理解一佛乘,於是得到世尊授以當來成佛之記。
 
化城喻品第七
 
第七品至第九品,世尊以「因緣說」度下根聲聞弟子,授記作佛。
 
世尊為其他聞而不悟的下根弟子宣說過去大通智勝佛的故事,令聲聞弟子醒悟自己與世尊的因緣。又以「化城」喻佛先以三乘化導眾生,待其根熟,再以一乘教法使其邁向菩提大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富樓那和五百阿羅漢得佛授記未來成佛。這五百羅漢以「貧人衣珠喻」,表明自己過去已從佛聽聞《法華經》,已植佛種之事,皆已忘失。現在從佛聞法後,方知自己是菩薩。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敘述阿難、羅目侯羅和二千有學及無學聲聞弟子,也得佛授記。
 
法師品第十
 
聽聞《法華經》或一念隨喜者,悉予授記成佛,並告知如何傳播及弘揚本經,舉五種法師(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與十種供養為實踐、流通方式。宣講本經亦要具足三項儀軌—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
 
見寶塔品第十一
 
多寶佛發願有人說《法華經》時,他會出來護持。因此,一開始多寶佛塔便從地涌出,證明世尊所說皆是真實。為了見多寶佛,世尊三變淨土,分身諸佛咸集,與欲同開寶塔。之後多寶如來分半座予世尊,兩尊如來同坐寶塔。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犯五逆罪的提婆達多因宣說《法華經》的功德,得授記為佛。又八歲的娑竭羅龍女聞《法華經》,即身成佛,證明弘通本經功德之大,即使是惡人、女人等也能成佛。
 
勸持品第十三
 
藥王、大樂說等菩薩與二萬菩薩眷屬,發願於世尊滅後以大忍力奉持、廣說《法華經》。世尊為姨母摩訶波闍波提、耶輸陀羅授記。
 
安樂行品第十四
 
佛答未來世想順利受持宣說《法華經》當安住四法,即身、口、意、誓願四安樂行。並以「髻珠喻」說明《法華經》是諸經中最尊最勝。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自本品起至最末品屬於「本門」部分。敘述如來久遠成佛、常住不變的思想是最根本、真實的道理。
 
娑婆世界中有六萬恆河沙的地涌菩薩,為世尊所教化,將於世尊滅後,護持《法華經》。彌勒菩薩質疑世尊成佛以來才幾年,怎可能教化這些大菩薩?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世尊揭示自己非於今世成佛,而是久遠前即已成佛(法身慧命),之間皆為方便示現(報身所現的應身),並以良醫救子喻救眾生而示現方便。此品說明佛「壽命、教化、慈悲、救濟」之無量。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本品前半部屬「本門」正宗分,敘述佛壽長遠、久遠成佛、常住不變的道理。後半部進入「本門」流通分,述說對佛壽長遠的道理,只要「一念信解」即具無量的功德。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本品是〈分別功德品〉的延續。此品說聞經隨喜並為他人說,其福無量。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若有人於《法華經》能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實踐,即能獲得六根清淨。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本品舉常不輕菩薩為例,說明受持《法華經》能得六根清淨的果報。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本品針對特定對象付囑世尊入滅後的弘經使命。世尊囑咐如來滅後應一心受持《法華經》,此經具備了如來一切神力,一切甚深之事,且經卷所在之處皆應起塔供養。
 
囑累品第二十二
 
本品是針對眾多對象付囑世尊入滅後的弘經使命,亦即世尊對諸菩薩的「總付囑」。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自本品至廿八品敘述世尊滅後弘經的必要和功德,藉以勸發弘經的信念。
 
佛說藥王菩薩過去燃身供佛的因緣。更以種種譬喻來強調《法華經》是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本品藉由妙音菩薩的「本事」來讚歎本經的重要及弘經功德。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這一品始於無盡意菩薩向世尊詢問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由來,敘述觀世音菩薩能變現三十三種化身,來救濟苦難的眾生。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本品說明受持《法華經》得幾種福。藥王歡喜、勇施菩薩、毗沙門天王、持國天王、鬼子母等各各說咒擁護受持、講說《法華經》者。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妙莊嚴王信奉外道,因其夫人及二子度化,後歸依佛門並證佛果。闡述遇佛、聽《法華經》之難得。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佛告普賢菩薩成就四法(為諸佛護念、植眾德本、入正定聚、發救一切眾生之心)當得《法華經》成就。又受持此經者,普賢菩薩必乘六牙白象與大菩薩們守護受持此經者。
 

 

什麼是「授記」?

 
「授記」(梵語vyAkaraNa,巴利語veyyAkaraNa)是佛教的專有名詞,在漢譯經典有多種譯名:「授記」、「受記」、「受決」、「記別」、 「記說」等詞。原是「記說」之意,指佛陀因弟子們的請法,而給予詳細的解說,亦即分析教說,或以問答方式解說教理。後轉指佛陀對已發菩提心、修行佛道的眾 生,依其根性、修行的法門及精進程度,預告未來證果時間及其成佛名號、國土眷屬。
 
授記的意義在《鳩摩羅什法師大義》卷上提到:一在幫助菩薩利益眾生,二在勉勵菩薩精進求道之心,示其果報,以安慰其心。所以,「授記」對於發心向佛道的眾 生,具有鼓舞作用,而透過授記的預示,也讓我們先感受到未來世界因某位佛的出現而成為淨土,所以,也是未來淨土及人間淨土的預告。
 
在漢譯佛典中有不少關於「授記成佛」的記載,被視為最早授記思想的根源,是佛陀自述被燃燈佛授記的記載。經典中記載佛陀對弟子「授記成佛」最多的當屬《法 華經》。此經中的授記對象不分根器、男女,更可以瞭解《法華經》闡述眾生皆可成佛的平等性,無論是二乘人、惡人、女人皆可成佛。
 

 

受持《法華經》的方法

 
聖嚴法師曾整理本經二十八品所見的修行方法,共有60個項目,今依其於各品出現次數的比重順序表列:
 
1.為他人說此《法華經》。2.受持此經。3.讀誦此經。4.供養此經及供養寶塔。5.得深智慧及修習禪定。6.頭面禮足及讚歎功德。7.自書教人書。 8. 持大乘戒及精進勇猛。9.廣聞如來法及低頭合掌。10.著忍辱鎧、恭敬諸佛、信受信解及起塔供養。11.如說修行。12.獨處山林靜處、大慈悲心、柔和 心、護持法藏。13.布施、稱名念佛、瞻仰尊顏。14.集眾聽法及隨喜。15.修法華三昧、音樂供養、尊重、問訊、求無上道、善答問難、現一切色身三昧、 陀羅尼咒。16.畫佛像、遶佛、供給走使、以身為床座、不惜身命、不說人過、不說經典過、不輕慢諸餘法師、不說他好惡、不稱名說小乘過、不稱名讚歎小乘、 不以小乘法答、不希供養、不輕罵學佛道者、不戲論諸法、平等說法、立僧坊、供養眾僧、供養讚歎聲聞眾僧、自燃其身供養佛、燃手指供佛塔、燃足一指供佛塔、 三十七助道品、求索此經。從以上的資料可以得知《法華經》修行法門多元,並契應各種不同根機的眾生。
 
本經提及最普遍的修行方法是—受持、讀、誦、解說、書寫。
 
「受持」:讀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依本經的見地、果地、修習行持體證經中的心要,讓自身融入經典,使生活世界成為《法華經》的實踐道場。
 
「讀誦」:可以就經文全部或選擇其中的一品,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或一卷專修,每日固定時間心無雜念地反覆讀誦。「為他人講說」、「弘傳本經義理」及「抄寫法華經」亦是無上的法供養。
 
另外,禮拜《法華經》的修行方法,也是現代人常用的方法。其方法是每拜一字即口宣︰「南無妙法蓮華經」、 「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妙」字妙寶(從經題至經文,字字稱寶,一字一拜),此種修行法,可以消除累劫業障,開佛智慧。禮拜的儀式可參見《禮法華經儀式》(大正藏46冊No.1944)。
 
不管採用何種方法作為《法華經》的修行方法,最重要的是對此法門要有信心,並有恆心固定修持,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做所行,都能與法相應。
 

 

受持《法華經》有何功德?

 
本經多處提及受持《法華經》的功德,今依現世與來世的功德圓滿來談:
 
現世圓滿
六根清淨
 
「受持是法華經……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鼻功德……意功德。」(法師功德品)
 
離苦惱、有福德力
 
「常無憂惱,又無病痛……不生貧窮。」(安樂行品)「能令眾生離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縛。」(藥王菩薩本事品)「是人心意質直,有正憶念有福德力,……不復貪著衣服臥具飲食資生之物,所願不虛,亦於現世得其福報。」(普賢菩薩勸發品)
 
諸佛菩薩護念
 
「當知是人為釋迦牟尼佛手摩其頭,……衣之所覆。」(普賢菩薩勸發品)「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護法龍天守護
 
「若人欲加惡,刀杖及瓦石,則遣變化人,為之作衛護。」(法師品)「陀羅尼咒以守護之。」(陀羅尼品)
 

來世圓滿

往生淨土
 
「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寶座之上。」(藥王菩薩本事品)「是人命終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墮惡趣,即往兜率天上彌勒菩薩所。」(普賢菩薩勸發品)
 
未來當得作佛
 
「未來世必得作佛……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師品)
 
得種種法門
 
「得無生法忍、得聞持陀羅尼門、得樂說無礙辯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分別功德品)
 
從受持本經的靈驗事跡來看:宋代有一女子在黃絹上刺繡《法華經》,一繡十年完成。當繡到〈化城喻品〉時,針尖上出現了幾十粒舍利子。宋朝宋從雅,誦《法華 經》二萬餘部,禮佛百萬拜,禮《法華經》一字一拜者三過,回向求生淨土,臨終無病且坐著往生,得西方聖眾接引。受持靈驗事跡的記載,在《弘贊法華傳》、 《法華傳記》和《法華持驗記》等書中多有,讀者可以參閱。
 
只要虔誠受持、讀誦、解說、寫經、供養《法華經》,必能所求滿願。

 

智者大師與《法華經》的關係為何?

 
關於《法華經》的註解書甚多,但重要的註釋本,皆以智顗大師所講的為主要參考。因此,提到《法華經》,就不得不談到智顗大師。以下簡傳,幫助我們了解大師風範。
 
智顗,隋代僧人(西元538~597年),世稱「智者大師」(為隋煬帝授予之封號),是中國天台宗的開宗祖師。俗姓陳,字德安,隋代荊州(今湖北省)華容 縣人。傳說他出生時,其母見五彩祥光直貫家中,之後就生下智顗。大師從小每見佛像則頂禮膜拜,七歲時到一佛寺,和尚們教他誦〈普門品〉,才一遍,他就已能 背誦。
 
十八歲,投湘州果願寺法緒出家,二十三歲拜慧思禪師為師(即為南嶽大師),禪師對他說:「你來了,還記得以前我們在靈山法會一起聽《法華經》嗎?現在因緣 成熟了,我們又在此會遇。」於是教他讀誦禮拜《法華經》,當他誦至〈藥王菩薩本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時,豁然入定,親見靈山一會,證入法華 三昧。在獲得慧思禪師的印證之後,智者大師得到了辯才無礙,更加用功修行《法華經》。
 
其一生禮拜《法華經》,抄寫本經無數,所造佛像共有八萬尊之多。六十歲圓寂時,他請侍者讀誦一遍《法華經》,聽完後用香湯漱口,說了偈頌,便坐化圓寂。
 
智者大師一生廣弘《法華經》,融通法華精神,依此經創「五時八教」的判教;一念三千、圓融三諦的思想,建立了天台宗的思想體系。弘法三十餘年,生前度僧四 千餘人,傳業弟子三十二,以灌頂、智越等最著名。大師對《法華經》解義註釋的相關著作有《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法華三昧行》,《法華三昧懺儀》 等。
 
《法華經》來自純粹的印度思想,智者大師以哲學的概念,對法華內容闡明獨特的見解,影響中國教義發展及修行信仰深遠,因而智者大師得到中國「小釋迦」的尊稱。
 

 

《法華經》對後世的影響為何?

教理及宗派思想的影響
 
本經一佛乘的思想對後來的「佛性思想」、「如來藏思想」影響深遠,尤其是對南北朝佛性說。另外天台宗也依據此經,創立宗派,闡述的教義影響中國佛教的判教說。日本的天台宗、日蓮宗也依本經作為判教的基準。
 
文學藝術的影響
 
本經許多譬喻、故事,如七譬喻等生動的故事,常被改編成各種神話、小說、詩歌等文學作品。且本經文字華美,是中國文學史上很重要的作品,經文內容並直接影響戲劇小說的創作。
 
另外,關於本經的經變圖甚多,在敦煌石窟的唐代壁畫中,也有許多以《法華經》為主題的創作。而在雲岡、龍門、敦煌、莫高窟等地的石窟中,也常見以《法華 經》故事為內容的雕刻,如〈見寶塔品〉中釋迦、多寶二佛並坐的造像,形態生動。所以本經對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影響是不可言喻的。
 
修行信仰的影響
 
本經多有方便巧智的施教方式,如「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使本經的修行深廣地影響中國佛教。
 
燃身供佛
 
〈藥王菩薩本事品〉中「燃身供佛」形成一種修行方法。本經也是第一部讚歎燃身供佛的經典。
 
佛塔信仰
 
《法華經》中崇奉舍利塔的供養禮拜,並結合經卷受持。以佛像、佛塔為佛的象徵,於此受到大乘佛教的重視。
 
五種法師
 
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法華經》的都是法師,不限在家出家,能傳播佛法、以法為師皆可名為法師,皆是如來的使者。此「法師」的概念及實踐,對於經典的流通,有極大的助力。
 
觀音信仰
 
本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提倡稱念觀音菩薩名號的宏大感應,更普遍影響了一般群眾的信仰,及促進了以宗教安定社會的力量。
 
女性成佛
 
《法華經》中龍女成佛及佛姨母等女性授記成佛的思想,成為後代論及女性平等的佐證。

 

若想進一步研究《法華經》,有那些延伸閱讀的資料?

 
除了鳩摩羅什的譯本之外,讀者有興趣可以參閱其他譯本。另外,《無量義經》、《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妙法蓮華經》合稱為法華三經,這是天台宗祖師的歸 類。三經中仍是以《法華經》為主軸發展,《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主要在闡明《法華經.普賢勸發品》的意旨;《無量義經》是佛陀住世後期所說,內容多以《法華 經》為中心,因此,也可稱為《法華經》的開經。
 
《法華經》在印度的注書僅存世親的《法華論》,但其梵文原典已失傳。世親的《法華論》目前有兩種漢譯本《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菩提留支譯)和《妙法蓮華經論優波提舍》(勒那摩提譯),略稱為《法華論》。《法華經》在中國譯出後,現存的不少註疏有:
 
南朝宋.竺道生撰《法華經疏》二卷;南朝梁.法雲撰《法華經義記》八卷;隋.智顗《妙法蓮華經玄義》二十卷、《妙法蓮華經文句》二十卷(一作十卷)。隋. 吉藏撰《法華玄論》十卷、《法華義疏》十二卷、《法華遊意》一卷;唐.窺基撰《妙法蓮華經玄贊》廿卷;唐.湛然撰《法華玄義釋籤》二十卷;《法華五百問 論》三卷;元.徐行善撰《法華經科註》八卷;明.智旭撰《法華經會義》十六卷;清.通理撰《法華經指掌疏》七卷等。其中以智顗的《妙法蓮華經玄義》和《妙 法蓮華經文句》最為著名,影響也最大,此二部書成為天台宗的重要思想。
 

若想要再進一步研讀《法華經》相關資料,您可以透過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的網頁
http://www.gaya.org.tw/library ,連結到已整理的《法華經》研究書目及網路資源。

 
妙法蓮華經書目
http://www.gaya.org.tw/library/readers/guide-28.htm
本網頁蒐集了中、日、西文等《法華經》的圖書資料、學位論文、會議論文、期刊論文、研究報告、錄音資料等訊息。
 
妙法蓮華經網路資源
http://www.gaya.org.tw/library/b-ip/sutra/saddha-p.htm
可線上閱讀《法華經》原文、網路電子書、文章、線上講經及欣賞《法華經》的圖像藝術。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