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天涯
檳城極樂寺的鎮寺之寶—《龍藏》:戒海寂靜之旅

2006年11月,悟師父與香光尼僧團法師共五人,啟程飛往馬來西亞檳城,遊了一趟戒海寂靜之旅。一起來看看戒海寂靜之旅如何啟程與結束?中間還有什麼花絮?




隨悟師父至馬來西亞佛學院講戒,珠璣滿行囊。印象最深的是檳城極樂寺的鎮寺之寶—《龍藏》,那隻隻的蠹蟲,彷彿仍在我眼前翻爬著……
 
抵馬來西亞的第二天,趕個早先上檳城極樂寺。極樂寺歷史久遠,建物多有特色,含括漢式、泰式、緬式,但其中有一項較少對外開放的,也是極少有機會可以親見的,那是光緒皇帝於公元1904年御賜極樂寺的一部《龍藏》。
 
《龍藏》是極樂寺極珍貴、稀有的寶藏,根據文獻記載:它是清朝唯一的官刻漢文《大藏經》;更是中國歷代木刻本大藏經中,版本最為完整的。知客法師小心翼翼地請了二卷《龍藏》出來,呈給悟師父看。其中一卷《龍藏》外頭已用特殊的透明塑膠袋密封著,悟師父邊帶起老花眼鏡,邊說:「怎麼繡花繡得這麼精緻?」仔細一瞧,哪裡是繡花?是被蠹蟲吃了!啃了!咬得密密麻麻的,這群蠹蟲忙進忙出,正穿梭不停地「繡花」呢!知客法師隨手指著另一卷《龍藏》重新拷貝的複本,我也趕緊湊近身來看,複本的蠹紋是幾可亂真,但厚度仍比真品厚了幾毫米,可見古代造紙之精緻,我說:「恐怕現今這些技術功力早已經失傳了。」我正在為今古兩本之別而慨嘆時,猛不防地,悟師父說:「如是翻印,將遺漏蝕盡的經文,如古書畫般地一筆一畫綴補謄繕,比繡花還難,比重新印刷還難,難怪對古蹟、古文物的挽救保留,常在輕忽、嫌麻煩中毀棄了。修補、謄繕古本,需要有相當的科技,也要有心人才會投入。」
 
兩本代表今古歷史的《龍藏》,紫金鑲邊的絲綢,薄如蟬翼的宣紙,正是律論第十一卷。多麼珍貴的律論瑰寶。但實在不敢碰觸舊本子,因為這群小蟲正在大快朵頤,密密麻麻無以數計!知客法師接著說:「我們前不久還請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來幫忙處理,但仍然看不到有大改善。只怕下次你們再來,縱使有緣得見,預料已無此御製『經文』了!」
 
想想,這麼珍貴的文物要如何保存呢?紙質、絲綢類的保留真是不易!望著百年前的古文物,卻無奈地要面對世間「成、住、壞、空」的實相,這《龍藏》將盡成蠹蟲的美食,我真的很心疼。木刻石雕尚且敗壞,更何況它只是一張張薄薄的宣紙?在這不捨中,心中觀想佛說:「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世間無常……一切終將敗壞……。」其實,無論是紙、木、石頭、皮革、金屬等,皆為記載佛陀教導的媒材,有它的時代性。《龍藏》在清朝,可是皇室官刻印刷的,更知佛教經書之取得不像今日這般容易!現代將藏經以數位科技的方式作成電子佛典或MP3等影音檔,透過網路、光碟片的流通,讓經典不僅易於普及,在保存的質量上,亦明顯地較其他材質方便與輕巧。至於古書籍的維護,記得伽耶山基金會於2005年九月間,在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舉辦「紙質圖書保存維護管理研習會」(參閱《佛教圖書館館刊》第四十三期,2006年六月出刊),當時我沒有理解到它的迫切性,如今看來,香光尼眾佛學院的圖書館早已引進科技來面對這些經卷、圖書的保存。
 
知客法師的一席話:「只怕下次你們再來,縱使我們有緣得見,預料已無此御製『經文』了!」我覺得很可惜,感激他們已在搶救、搶修法寶。所謂「文以載道」、「道在人弘」,佛法在世間的弘傳,還須要更多方面的謢持。這真是珍貴的一堂課。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