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
開經偈:願解如來真實義



 

偈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注釋
【1】無上:無法被超越的,沒有比這個更高明的。
 
【2】微妙法:指深奧且不可思議的佛法。
 
【3】劫:非一般年月日的單位所能計算的極長時間。
 
【4】見聞:指「目見佛,耳聞法」。
 
【5】受持:於如來言教,以堅固深信受之,於己憶持不忘。開經偈願解如來真實義整理編寫:宋滌姬、編輯組。
 
【6】如來:佛陀的十個尊號之一。十個尊號分別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語譯

佛法具有高深、細微、徹底圓滿的特點,其他法門無能相比擬,即使經歷幾百、幾千、幾萬劫的漫長時光,要和佛法相遇是極為難得的;現今我幸運地見到佛經,聽聞佛法,還能領受佛法,堅信及持守佛法,期許自己能真正明瞭經典所述、佛陀所教導的真正實在的道理。
 
解析

「佛、法、僧」是佛門三寶,釋迦牟尼佛雖已入滅,但他的言論、身影都記錄在佛教經典中,佛弟子在閱經時,如對佛面,須抱持佛陀就在面前親自教授般的恭敬心意,因此讀經前要先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並誦念 〈開經偈〉來讚歎經典,收攝身心。
 
這首偈頌據說是唐朝武則天所作。清末民初,天台宗名僧諦閑大師(1858~1932年)在所著《慈悲道場梁皇寶懺隨聞錄》中說:「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是〈開經偈〉,係唐武后所作。開《華嚴經》之偈,成千古不泯之妙嚴。善哉善哉!」
 
當年,八十卷《華嚴》翻譯圓滿時,上呈皇帝,時武則天在位。武則天看到這部經非常歡喜,就題了這四句開經偈。所以,我們所念的〈開經偈〉就是《華嚴經》翻譯圓滿,武則天題的四句偈。

作為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在歷史的評價上有褒有貶。但是,他尊崇佛教,護持佛法,由以下三事,可見一斑:
 
一、送子受戒。《八關齋法》記載他曾讓兩個月大的皇太子受三歸五戒:「顯慶元年十一月,武后生皇太子,神光滿室,賜名佛光王,即中宗也。踰月詔玄奘法師,送寺出家落髮,受三歸五戒。」

二、護持譯經。《佛祖綱目》記載他遣使往于闐國,迎實叉難陀翻譯八十卷《華嚴經》,並禮請法藏法師升座說新華嚴。

三、供養法師。《楞伽經宗通》記載,武則天曾迎嵩嶽安禪師與南陽忠國師入大內供養。書上載:「昔嵩嶽安禪師同南陽忠國師,為武則天迎入大內供養。則天命諸宮女為二師沐浴,忠國師辭不赴;安禪師聽諸宮女浴,坦然自若。」

這四句〈開經偈〉,雖經千年,依舊感動人心。偈文包括三個階段:「見聞」是第一階段,代表一般的信;「受持」是第二階段,代表由相信而實踐;「解意」是第三階段,代表自己已跳脫文字層面,用本具佛性來感受佛心,具足佛的智慧功德及慈悲喜捨。

見聞佛法需要多方的因緣,《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九》中,佛陀詳說八種學佛的障礙,為「八不閑」。經上說:「如來、至真出現於世,說微妙法,寂滅無為,向菩提道,有人生地獄中,是為不閑處,不得修梵行;如來、至真出現於世,說微妙法,寂滅無為,向菩提道,而有眾生在畜生中、餓鬼中、長壽天中、邊地無識,無佛法處,是為不閑處,不得修梵行;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於世,說微妙法,寂滅無為,向菩提道,或有眾生生於中國,而有邪見,懷顛倒心,惡行成就,必入地獄,是為不閑處,不得修梵行;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於世,說微妙法,寂滅無為,向菩提道,或有眾生生於中國,聾、盲、瘖、啞不得聞法,修行梵行,是為不閑;如來.至真.等正覺不出世間,無有能說微妙法,寂滅無為,向菩提道,而有眾生生於中國,彼諸根具足,堪受聖教,而不值佛,不得修行梵行,是為八不閑。」
 
佛法難值難遇,有幸避開「八不閑」的障礙,應如何受持佛法呢?《雜阿含經卷.第十六》記載,佛陀教導諸比丘要「正思惟」,「莫思惟世間思惟」。什麼是「正思惟」呢?即思惟「四聖諦」。經上說:「汝等當正思惟:『此苦聖諦、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苦滅道跡聖諦。」為什麼要如此思惟呢?因為「如此思惟,則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正智、正覺、正向涅槃。」佛陀舉過去世的事例來說明世間思惟的缺失。在過去世,有名男子坐在池畔思惟,這時他見到四種軍隊—象軍、馬軍、車軍、步軍,無量無數,都跑進水池裡的一個蓮藕孔中。他心想:「我一定瘋了,才會見到這種世間不該出現的景象。」正好池畔不遠的地方,有很多人聚集,這名男子就跟大家說他見到的景象,大家也認為他發狂失了理性。然而,佛陀明白這名男子並非瘋狂,他見到的是真實的景象。當時,諸天和阿修羅領著四種軍隊,正在空中作戰,諸天獲勝;阿修羅的軍隊敗陣下來,退避到水池裡的蓮藕孔中。

佛陀說了這個故事,讓大眾知曉世間思惟的假象,又殷殷指導諸比丘:「當思惟四聖諦!何等為四?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經上又說:「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本未聞法時,得正思惟此苦聖諦,正見已生;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正見已生。』」

珍惜學佛因緣,以恭敬心閱讀經典,精勤修習不放逸,真實受持「四聖諦」,就能領會經典記載的「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