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147 期
2024.07.20
釋見鐻
【律海掬漚】人與蛇的生存之戰(三)
比丘在雲遊四方時,往往會與蛇不期而遇。那是否意味著只要閉門不出,就能擺脫「蛇」的威脅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即便是在屋中,蛇也可能從各種意想不到的角落悄然出現,讓人防不勝防。
僧人來到寺院掛單時,會有人引導介紹齋堂、大殿、客房所在,並說明注意事項、日常作息等寺院規矩,這在律藏中被稱為「客比丘法」。其中,「客」指的是前來做客的比丘,而那些已定居於本寺的比丘,則被稱為「舊」比丘。據載,一客比丘未經許可擅自入空房,蛇突然從門頂墜落砸其頭,他驚恐大叫:「蛇!蛇!」驚動了眾人,佛陀因此教導了「客比丘法」。① 時常聽聞比丘被蛇咬死,有坐禪時被掉落的蛇咬死;有因砍柴備水洗澡時,蛇突然竄出咬死。為此,佛陀教導防蛇咒語,並強調對蛇蠍等爬行有毒的昆蟲保持慈悲之心,可避免侵害。②
一位比丘在屋外繩床上打坐,印度的繩床是由繩子編織而成,既適合坐也適合躺。因天氣酷熱,比丘頭部稍微晃動,恰好一條蛇經過,誤以為比丘要攻擊牠,便躍起咬比丘額頭,連三螫後,比丘便死。得知這事件,佛陀便規定僧人的繩床,床腳高度應達到八個手指那麼高,換算成現代單位,大約是39.2 公分。③ 佛陀認為,這樣的高度足以阻止蛇類的侵襲,確保僧人安全。
當然,遭遇蛇類的確是一件極為驚險的事情。那麼,一旦被蛇咬傷,應如何應對呢?在佛陀時代,一位比丘在劈柴準備燒熱水沐浴時,不慎被木頭中竄出的蛇咬傷手指。由於緊張,那位比丘竟然直接剁掉被咬的手指。佛陀知道後,告誡比丘不可自斷指,否則犯突吉羅。在類似情況下,應先用繩子緊緊纏繞受傷的手指,然後再使用刀具嘗試剔除毒液。④ 佛陀也因此允許比丘畜有刀具。⑤(待續)
註記
①《四分律》卷49(CBETA,T22,no. 1428,p. 930,c7-21)
②《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26(CBETA,T22,no. 1421,p. 171,a16-b2);《犍度(第11 卷- 第22 卷)》卷15;《雜阿含經》卷9(CBETA,T02,no. 99,p. 60,c14-p. 61,b28);《四分律》卷42(CBETA,T22,no. 1428,p. 870,c22-p. 871,a8)
③《十誦律》卷39(CBETA,T23,no. 1435,p. 280,b12-19)
④《十誦律》卷37(CBETA,T23,no. 1435,p. 269,b15-27)
⑤《四分律》卷42(CBETA,T22,no. 1428,p. 870,c22-p. 871,a8)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