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觀海市蜃樓的長老



「[ 知此身] 如沫」這佛法開示是導師住在舍衛城時,就某位禪觀海市蜃樓的比丘而說的。
 
據說那位比丘從導師那兒獲得禪修業處後,「我要修習沙門法」進到林野,經過一番努力後,沒能證得阿羅漢。想著:「我將請[ 導師] 辨別後,告訴我一個[ 合適] 的業處。」便決定回去找導師。
 
在路上,看到了海市蜃樓:「就如這熱季時出現的海市蜃樓,對於站在遠處的人來說,好像顯現出景色,走近就不見了,這個自我在生滅之義上,也是如此。」
 
一邊往回走,一邊培育海市蜃樓業處。如果疲勞了,就在阿致羅筏底河(Aciravati,印度五大河之一)中洗澡。在一處激流邊的樹蔭下坐著,看到猛烈的流水撞擊生起許多泡沫,然後破滅。—「這個自我,也是如此般生起,然後滅去。」取其為所緣。
 
導師在香室孤邸看到這位長老[ 如此用功] ,就說:「比丘,正是如此!自身就如同這泡沫團,如同海市蜃樓,唯有生滅之本質。」然後,誦出了以下偈頌:
 
Pheṇūpamaṃ kāyamimaṃ viditvā,Marīcidhammaṃ abhisambudhāno;
Chetvāna mārassa papupphakāni,Adassanaṃ maccurājassa gacche.
知此身如沫,徹知如幻法;
折魔羅之花,越死王所見。
 
在此,「如泡沫」(pheṇūpamaṃ),是了知由髮[ 毛、爪、齒、皮] 等所組成的這個身體,因其脆弱、不長久、暫存,如同一團泡沫般。
 
「幻法」(marīcidhammaṃ),對於站在遠處的人而言,海市蜃樓好像是有形質,好像可以觸及;走到面前,則變成空無、虛無、無可觸及。因為這個身體也是暫存的、短暫出現的,就如同海市蜃樓般。
 
「徹知」(abhisambudhāno),理解、知道的意思。
 
「魔羅之花」(mārassa papupphakāni),魔羅之花即三界輪迴1 。以聖道將其切斷的漏盡比丘,將去到死王所不能見到的境地—不死的大涅槃。
 
偈頌結束時,長老證得了連同無礙解的阿羅漢,然後,前去禮讚導師的金身。
 

1. 在一本新哈勒古義注(Heḷaṭuvā)中,將魔羅之花解釋為五欲的繩索,即煩惱。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